3.觀察學習法觀察學習法指幼兒通過模式模仿或觀察學習,直接學會新的行為模式,獲得相應的社會行為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幼兒立即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可以激勵將隱藏在內(nèi)心的行為傾向變?yōu)橥獠康膶嶋H行動,可以通過對行為模式的模仿,改變、消除或強化個體原有的行為模式。它的核心是替代性學習和替代性強化。替代性學習即幼兒通過觀察模仿直接習得新的行為模式;替代性強化是指學習者通過觀察對示范者--榜樣的強化及其引起的行為變化來改變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趨于正強化,避開負強化。即如果學習者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就會增強產(chǎn)生與他人出現(xiàn)相同行為的欲望;如果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懲罰,則會削弱或抑制產(chǎn)生這種有可能受罰行為的欲望。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和特點選擇觀察、模仿的內(nèi)容,還要根據(jù)模仿內(nèi)容所涉及的行為規(guī)范,確定強化形式。
幼兒社會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正確選擇與靈活運用,從而有效地推動幼兒社會教育活動的開展,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實現(xiàn)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
第三節(jié)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和內(nèi)容是通過具體的社會教育活動來實現(xiàn)的;顒拥男问蕉喾N多樣,有上課、游戲、勞動等。這里著重探討有目的有計劃地按集體形式組織的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一般步驟,包括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活動內(nèi)容、擬定活動目標及策劃活動過程幾個部分。設計則是將以上思考的過程文字化,即寫成教案。一份完整的社會教育活動教案,一般包括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幾個部分;顒拥闹笇t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方式和運用一定的方法實施文案的過程。下面分別闡述。
一、活動目標的設計與擬定具體的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制定最直接的依據(jù)是單元目標。單元目標一般是根據(jù)總目標、分類目標和階段目標由本園同年齡班教師一起討論制定的。通過哪些課題的活動來實施這一目標,也是各班基本統(tǒng)一的。而具體的每個教育活動目標,則需要每位帶班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狀況,包括近來幼兒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的具體情況來擬定。一般要考慮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技能發(fā)展幾方面的情況。當然,根據(jù)具體活動,目標會有所側重,有的是潛在隱性的。表述時應做到簡潔、明了,可操作。如中班活動"我們的國旗"目標的設計,可依據(jù)總目標中"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勞動的情感……",及分類目標中"引導幼兒感知我國的國名、國旗、國歌、國徽……激發(fā)幼兒初步愛祖國的情感",初步制定為"讓幼兒知道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尊重國旗、熱愛祖國的情感"。這里主要表述為社會認知和社會情感的目的,社會行為的目標是潛在的,即通過類似主題的活動,幼兒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國旗,升旗時要立正、不講話,向國旗行注目禮等。這個活動的目標就是幼兒能掌握有關的社會認知,從而激發(fā)出初步的社會情感。
二、活動的準備包括物質(zhì)材料的準備和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有其自身的特點。幼兒社會認知的增加,社會情感的激發(fā)及社會行為技能的培養(yǎng),不是靠教師空口說教就能達到的。直觀、形象、生動的形式易于幼兒理解和學習。因此,活動的準備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不是一個輔助的可有可無的部分,而是實現(xiàn)社會教育活動目標的有力保證。在中班"我們的國旗"活動中需要考慮的準備,包括一面國旗、有關升國旗儀式的資料、圖片或錄像;當然幼兒如有參加升旗儀式的經(jīng)驗則更好;顒訙蕚渲械挠行┎牧鲜乾F(xiàn)成的,有些則需要教師進行繪制,有的情景表演準備需要教師事先安排好,保證能為活動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