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是人的思維外殼,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對幼兒思維能力的鍛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流暢的語言表達說明他思維清晰,但是,農村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存在很大的不足,那么,針對農村幼兒語言的缺陷,如何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呢?我粗淺的作如下分析:
一、農村幼兒在語言發(fā)展中缺乏示范。0-3歲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而農村幼兒父母相對城市父母有更多的家務,許多父母疲于生計,一日要為一家人的生活奔波,無法抽出時間教育孩子;有的農村父母則是文化水平低,沒有早期教育孩子的意識和方法,致使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錯過了語言教育。孩子的語言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鍛煉才得以發(fā)展的,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講話,父母可以從一個字再到一個詞,發(fā)展到一個短句去教孩子說話,孩子天生就愛模仿,父母要用生活中的事物卻教會孩子說話,比如向長輩問好,和小朋友打招呼,看見花就教孩子說花,看見草就教孩子說草,可以說,生活就是孩子學習說話的活生生的教材,也只有在生活這個大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幼兒才能把語言學得又快又實用,也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才能把學習語言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感受到表達的快樂!
二、語言表達不清。4-6歲是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期,在這一時期的幼兒語言表達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幼兒不會說完整的話,說一句話,他要么說頭,要么只說尾,如:老師問:"什么動物的鼻子長?"大部分幼兒的回答不是"大象的鼻子最最長"。而是"大象",出現類似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幼兒思維上的"斷層",也就是幼兒的思維沒有對回答作出完整的反應,當然,也有表達習慣方面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語言活動中要引導幼兒說話或回答問題要講完整的話,長次堅持一定能改變幼兒表達的陋習,講出表達清楚的語言。
三、部分幼兒表達的自信心不足。由于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格、興趣),有的幼兒在表達時比較主動,而有的則很被動;有的幼兒自信心不足,即使是被動表達也很擔心說錯早到小朋友的嘲笑。教師應該掌握孩子的心里,為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交流、表達的平臺,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說錯也沒關系,杜絕語言活動中的"話霸"或"獨角戲",讓每一個孩子信心充足地去交流。
四、語言表達環(huán)境單一,幼兒興趣不高。幼兒語言活動形式多樣,有:看圖講故事或編故事、聽、講故事、續(xù)編故事、兒歌、散文,豐富有趣,但由于農村幼兒教育師資不足,帶到室外活動,沒有協助教師活動組織起來很費力,語言教育活動基本上只能在活動室里組織進行,單一的環(huán)境,時間長了,再有趣的活動內容都會大打折扣。所以,作為農村幼兒教師,在組織語言活動時,要想辦法客服不足,采用不同的活動組織方法讓幼兒對語言活動感興趣。幼兒的思維是一張為經涂抹的白紙,在教師得當的引導下,幼兒的思維可以奇思妙想,也就可能產生連珠妙語,如:我班上一個幼兒在觀察毛毛蟲的外形、動作后,會聲會影,一邊說,一邊匍匐前進,表演毛毛蟲爬行時的動作,引得所有幼兒大笑;整個活動也變得興趣盎然。
在幼兒語言發(fā)展時期,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加強合作,為幼兒一生語言的發(fā)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