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片面性
C.近視性
D.經(jīng)驗性
18.下列選項中被稱為感覺運動游戲的是( )
A.玩沙和玩水的活動
B.與視覺、聽覺相關的活動
C.與嗅覺相關的活動
D.與味覺相關的活動
19.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0.盡管刺激不完整,但人們仍把一個事物知覺為一個整體,因為知覺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整體性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3分,共18分)
1.依戀
2.幼兒園環(huán)境
3.常規(guī)
4.教育法律救濟
5.巴布金反射
6.個案研究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題6分,共24分)
1.試述如何防止幼兒注意分散的發(fā)生。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哪些問題?
3.簡述幼兒心理的發(fā)展階段。
4.幼兒教師應享有哪些權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
1.試述兒童動作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2.試述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一項研究表明:缺乏自尊感的兒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縮、不合群等性格特征;有自尊的兒童是積極、富有朝氣、機智、好與人交往的。在兒童成長的早期階段,自尊的感受主要來源于周圍的人們,而教師、父母是最重要的影響力量。為了保護、培植、發(fā)展幼兒的自尊感,幼兒教師必須走出減弱、損害幼兒自尊的誤區(qū)。
結合材料,分析應如何幫助兒童建立自尊。
2013年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模擬試卷(十二)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教育部1951年制訂《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將幼稚園改名為幼兒園。
2.D【解析】使用排除法可選擇保育工作要求“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體化”。
3.D【解析】戈爾曼最早提出情商的概念。
4.C【解析】“培養(yǎng)兒童活潑開朗的性格”屬于德育范疇。
5.A【解析】機械識記指主要依據(jù)事物之間的外部聯(lián)系,采用簡單、重復的方式進行的識記。
6.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過教育目的來體現(xiàn)的。
7.C【解析】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為一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的出現(xiàn)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8.C【解析】人的主觀能動性從綜合的意義上把主體與客體、個體與社會、人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起來,成為推動人本身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9.D【解析】語詞邏輯記憶也稱邏輯記憶或詞的抽象記憶等,是以語詞所概括的邏輯思維結果為內容的記憶,即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內容的記憶。
10.C【解析】新生兒的聽力有明顯的個別差異,可以經(jīng)過訓練得到提高。
11.A【解析】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
12.C【解析】幼兒5歲以后開始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13.D【解析】兒童因為長期精神壓抑或緊張而導致厭食、自閉、孤獨等癥狀,這是由于兒童心理上積聚的能量得不到及時發(fā)泄所致。
14.D【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對孩子有所保留,有時還要適當回避。
15.B【解析】按學習內容,我國學者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16.C【解析】親社會行為是指個體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的行為及傾向,是幼兒道德發(fā)展的核心問題。
17.B【解析】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幼兒的思維常常是片面的,會出現(xiàn)“好心幫倒忙”的情況。
18.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鍛煉幼兒的感知覺能力,又能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屬于感覺運動游戲。
19.D【解析】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0.D【解析】知覺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二、名詞解釋
1.依戀是親子之間形成的一種親密持久的情感關系。
2.廣義的幼兒園環(huán)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既包括幼兒園內部小環(huán)境,也包括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文化等大環(huán)境;狹義的幼兒園環(huán)境是指在幼兒園中,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產生影響的物質與精神要素的總和。
3.常規(guī)是指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規(guī)則,具體是指幼兒園對于幼兒什么時候應進行什么活動、活動中應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活動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教育法律救濟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損害時,獲得恢復和補救的法律制度。
5.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兒的一只手或雙手的手掌被壓住,他會轉頭張嘴;當手掌上的壓力減去時,他會打呵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