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如果需要對來來往往奔跑的幼兒加以關注,則可采用"追蹤法"來觀察,而記錄的時候把幼兒奔跑的路線直接用"直線"或"箭頭"等方式標注在圖上。這樣可以節(jié)省許多的時間,而且事后看起來可以一目了然。
第五:如果更為詳細的信息,如幼兒之間的對話、教師的介入指導、幼兒對玩具材料的使用情況,幼兒之間的主要矛盾等等,則在圖紙的旁邊一頁或背面記錄,作為分析時的參考。
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游戲,雖然有一定的目的和重點,但由于游戲的主人是幼兒,一般都會出現許多意料不到的事情發(fā)生,教師有時會在某個區(qū)域呆上較長的時間,有時也就會忽略一些區(qū)域或角落,而這些并不是教師的有意識行為。因此,教師每到一個地方就可以做相應的記錄,變無意識為有意識,這樣便于游戲結束后對游戲指導行為的反思提供依據;也可以從中發(fā)現教師一般介入游戲的方式與方法;用"綜合圖示法"連續(xù)觀察一周或更長的時間,就可以把每天的記錄加以縱向的比較,從中得到教師在游戲中的指導與幼兒游戲水平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相關的信息。
(5)線索提示法"線索提示法"就是事先提供幾個觀察的要點,讓觀察者在觀察游戲時根據提示對照使用,增加觀察的目的性。較適用于缺乏觀察技能的教師,他們觀察游戲時,可以運用"線索提示"對游戲各方面情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思考。
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的游戲情境,可以選擇不同的觀察內容與觀察方式,但有些教師在確定觀察內容后卻不知道從哪些角度或沿著什么線索去觀察,常常因捕捉不到有價值的信息而無法有效促進游戲與孩子的發(fā)展。運用"線索"提示來觀察游戲,使教師能主動地、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觀察,在觀察中收集到有價值的有關信息,為教師有效指導游戲奠定了基礎。
在"觀察線索提示"的牽引下,教師可能會關注那些從來沒有關注過的問題,從不同的觀察線索看待幼兒的游戲。這些信息的獲得將有助于教師發(fā)現游戲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對幼兒社會性即情緒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有較為清晰的了解,能有效地幫助教師逐步掌握觀察的技巧及指導游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教師形成"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的教育意識。
。ㄋ模┯^察游戲的流程(填)游戲觀察的流程,即教師在運用前面的幾種方法,觀察兒童游戲時所走的不同路徑。每次觀察游戲時,由于觀察的主題和重點不同,其路徑也就不同,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傘狀式"流程:教師以一個中心帶動周圍其他區(qū)域的路徑來實施觀察,對于新出現的主題或矛盾較多的區(qū)域,是教師觀察的中心和重點。教師主要是在這個區(qū)域里實施定點觀察,同時對其他區(qū)域進行掃描觀察,這樣可以避免顧此失彼的現象發(fā)生。
"鐘擺式"流程:教師以對相關主題的觀察為重點,來回于既定的兩三個區(qū)域實施定點或追蹤觀察,而對其他區(qū)域就只是遠距離的掃描,這樣可以使教師較為詳細地了解幼兒在相近經驗游戲中的互動情況,為幫助幼兒提升、分享游戲的經驗做準備。
"卷地毯式"流程: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對每個游戲的區(qū)域都給予關注,在每個區(qū)域尋回地進行掃描或追蹤觀察,這種路徑在教師并無觀察重點時使用,其特點是面面俱到但可能出現蜻蜓點水的現象,使觀察結果流于表面。
"自由式"流程:觀察時并無任何的重點,可以不受線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范圍不一定面面俱到,其特點是可能顧此失彼,但卻能發(fā)現一些不尋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fā)展趨勢。
(五)觀察的記錄(名)1.表格型(行為檢核)將觀察的項目和行為預先列出表格,然后核查行為是否出現或行為表現的等級如何,并在所符合的條目上做上標記。
2.文字型(事件詳錄)對某種特定行為或事件的完整過程進行原始的、真實的記錄,并作分析與評價。事件詳錄=事例描述+簡單分析,定點法和追蹤法常用事件詳錄。
3.符號型(直觀圖示)用符號、圖形等方式來記錄所觀察的結果,直觀圖示、簡單方便。
。┯^察的內容1.幼兒游戲的一般發(fā)展水平2.幼兒游戲的年齡發(fā)展水平各年齡班幼兒游戲觀察的重點3.幼兒角色游戲的發(fā)展水平4.幼兒建構游戲的發(fā)展水平5.幼兒表演游戲的發(fā)展水平(七)觀察的注意點隨機性與計劃性相結合全面性與個別性相結合觀察、分析與指導相結合二、游戲觀察結果的分析(案例解析)(一)觀察結果分析的角度在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游戲空間:游戲場地安排是都合理,有無浪費的地方或過于擁擠的區(qū)域;相臨近的區(qū)域是否在一起;游戲場地之間是否有明顯的通道。
游戲時間:游戲開始、進行、結束的時間分別是多少,幼兒游戲的時間是否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兒童在游戲中的堅持性如何。
游戲材料:游戲材料的數量、種類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有無替代物,是否有爭搶玩具材料的現象發(fā)生;幼兒在游戲中是利用玩具材料進行操作,還是進行交往;幼兒對新出現的材料有什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