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10以內自然數基數意義的設計與組織
。ㄒ唬┌磾盗壳笸头诸
這是兩個有關聯且有層次關系的活動,都要求將相同數量的物體放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引導幼兒關注事物的數量特征,發(fā)現數量等同性。
教師可利用日常生活的一切機會,啟發(fā)幼兒到周圍環(huán)境中去找一找,看一看那些東西只有一個,那些東西是成雙成對的。在組織這類活動時,教師提供的材料應體現在數量上的難度層次
(二)認識數字
1.體驗數字與物體數量的關系,并認讀數字
即設法將抽象的數字與實際的實物數量聯系起來,幫助幼兒認識數字的活動(如:數物拼板)
2.建立數字外形與數量的聯系
(三)體驗數字表示的基數意義,并用數字來表征數量
1.量圖形邊長
是運用數來進一步表征圖形邊長的活動,適合在中班后期幼兒對各種幾何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后進行
2.走棋
3.數物接龍
利用數物接龍卡開展的游戲活動,卡一端是數字,另一端是實物集合,規(guī)則使用后議長的數字與前一張的實物集合相接,數字要與實物數量相符
4.占地盤
通過畫方格子來體驗數及比較大小的活動
二、體驗1-10自然數數序及等差關系的設計與組織
數序是指1-10 樹木或數字的順序。
等差關系指自然數相鄰兩數之間多1 或少1 的關系
。ㄒ唬⿲W習按順序念數詞
。ǘ├斫鈹蹬c數之間的關系
活動設計可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思路,先引導幼兒從整體上感知10以內的自然數數列著手,然后再截取該數列中任意一段連續(xù)數來判斷其等差關系以及前后順序
1.每一層是幾塊
2.按序蓋點
3.接數補漏
4.相鄰數是幾
。ㄈw驗數字的順序
1. 數序拼板
2. 數字連圖
三、理解10以內序數意義及基數與序數關系的設計與組織
。ㄒ唬┦挛锎涡虻谋硎
自然數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數量(基數),也可表示事物的次序(序數)引導幼兒理解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可以結合日常生活需要讓幼兒把物體與數詞進行"配對"。
如:散步時看樓房,看車等、玩排隊游戲
。ǘ┗鶖蹬c序數相聯系的活動
1. 錢盒子游戲
2. 花片排序
四、領會10以內數的分合及加減意義的設計與組織
。ㄒ唬⿺档姆趾匣顒
數的分合活動實際上反映的是集與子集之間存在的等量關系、互補關系、互換關系。有關數的分合活動可以按下列思路來設計和組織:
1.分與合的經驗積累
2.領會數的分解規(guī)律
3.掌握數的分合關系
(二)10以內數的加減活動
1.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遷移已有操作活動的經驗來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學習列加減算式
1)要讓幼兒認識+、-、=
2)教幼兒用算式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
3.學習編應用題
首先,教師可利用由數量關系變化的三幅圖引導幼兒理解題意,可向幼兒指出三幅圖講的同一件事,然后通過提問:有誰?在干什么? 是怎么干的? 引導幼兒給每幅圖小結成一句話,也就是說出題意
其次,教師示范如何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比較疑問句和陳述句的區(qū)別
最后,教師可讓幼兒自己看圖編題或自由編題,也可根據算式編題。
第六章 幼兒空間和幾何形體概念的教育
教學目的和要求:
了解幼兒學習空間幾何概念的意義
掌握幼兒空間和幾何概念的發(fā)展特點與要求
熟練掌握幼兒幾何教育活動的設計
第一節(jié) 幼兒空間方位認識的發(fā)展及教育
一、空間方位和對空間方位的辨別
。ㄒ唬┦裁词强臻g方位
任何客觀物體在空間中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同周圍的物體存在著空間上的相互關系。
(上下、前后、左右等)
。ǘ┛臻g方位的辨別
指人對客觀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關系的判斷。是屬于空間知覺問題。
空間知覺:以感覺為基礎,對自身所在空間與自身周圍空間中各事物之間關系綜合了解的心理活動
(三)確定物體方位需要一個立足點
立足點即以什么為坐標來確定客體的空間位置。沒有這個立足點就無法辨別客體的空間方位,說不清客體的上下或左右。
(四)物體的空間位置關系是相對的,可變的和連續(xù)的
二、幼兒空間方位發(fā)展的特點
(一)幼兒辨別空間方位的難易順序
幼兒認識空間基本方位的順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我國心理學家研究一般認為,3歲兒童能辨別上下,4歲能辨別前后,5歲以后是左右概念的發(fā)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