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當父母者,第一心愿就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洗手。成年人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孩子卻對此毫無概念。要是我們成天跟祥林嫂似的念叨:洗手。】烊ハ词!不洗手不能吃飯!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尚可,心情不好或者忙著玩,不免拿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如此看來,碎嘴嘮叨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有沒有更聰明的溝通方式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通過故事和游戲可以習得很多東西,收效遠遠強于說教;孩子的好習慣同樣也可以靠游戲來培養(yǎng)和強化。聰明的父母會在"寓教于樂"的故事與游戲中,讓孩子愉快接受。同樣,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也可以通過這兩者達到目的。
方法一:讓孩子通過聽故事愛上洗手
孩子們都愛聽故事,他們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把ta當成自己的榜樣或朋友。有一些不錯的科普繪本讀本,比如全球洗手日5周年活動中,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兒童中心以及舒膚佳家庭衛(wèi)生研究院聯(lián)手特別發(fā)布的國內(nèi)首個洗手健康教育課件里面就有兩本《小手歷險記》和《小手的一天》,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領(lǐng)會到洗手的重要性。其中《小手歷險記》以小手去找胖香皂朋友為線索,記述了小手一天的旅程。我建議父母不必特別強化細菌的危害,而是用輕松的語氣形容小手見到香皂洗手后的快樂,讓孩子認為洗手是件好玩兒的事情。
方法二:讓孩子通過游戲愛上洗手
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jù)給孩子講的故事,"研發(fā)"出相應(yīng)的游戲。就拿《小手歷險記》來說,我給父母們提供這樣一個思路:小手和胖香皂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要互相擁抱好多次,不然就想得發(fā)慌;而且,每次擁抱,小手都要給胖香皂唱兩遍《祝你生日快樂》,胖香皂才能安靜地睡覺;另外,小手每天的歷險活動,都會沾上很多叫做"細菌"的淘氣包,這些淘氣包們需要小手的幫助才能回到自己的"大本營"--下水道;而胖香皂擁抱完小手,就把"細菌"們都沾到自己身上了,小手也要給胖香皂沖澡,把"淘氣包"們都送進下水道,才算結(jié)束游戲。利用這些情節(jié),父母可以把洗澡這件事,變得特別有趣。
方法三:讓孩子通過父母的榜樣養(yǎng)成洗手的習慣
在教育當中,耍弄任何"花招",都不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來得便當。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家長首先要擁有這樣的好習慣。我推薦,不管你的手是否需要洗,每次孩子需要洗手時,你都帶著ta一起洗、一起玩兒、一起唱,洗完互相聞一聞--"香不香?干凈不干凈?"等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起來后,你就不必這么"麻煩"了。當然,也許你已經(jīng)習慣和孩子一起洗手,那就又多了一個親子時光!
每個孩子都千差萬別。我給推薦的也只是基于我個人及周圍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后的分享,供大家參考。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溝通方式,還需要父母自己花心思好好摸索。
陪孩子多玩一小時
很多時候我會被問這樣的問題:小巫,我想讓我們的孩子熱愛閱讀,我該怎么引導他熱愛閱讀?我想讓我的孩子熱愛游泳,我該怎么引導他熱愛游泳?我想讓我的孩子熱愛音樂,我該怎么引導他喜歡音樂?現(xiàn)在又問怎么讓他熱愛戶外活動?
說實在的,我還真沒有太多的花招,我只有一個竅門--家長自己要熱愛!在我來說,讓孩子愛上閱讀、游泳、音樂、藝術(shù)、戶外運動,等等等等,我都沒有使用任何手段去"引導",也從來沒有參照育兒書上給我羅列的一二三四五各路招數(shù)。我只有一個原則:因為我喜歡。
因為我喜歡,所以孩子喜歡。家長要先喜歡戶外運動,要意識到你不是為了孩子做這件事情,戶外運動對你也有好處,F(xiàn)代人為了追求"現(xiàn)代"生活,讓機器或者服務(wù)員替代自己做事情,把自己變得很懶,而懶的直接后果就是侵害健康。說到底,我們成年人也嚴重缺乏戶外運動,也在承受著這一切的不良后果。其實我們首先是動物,我們需要接地氣,要跟地球在一起。要讓孩子喜歡戶外活動,我們自己要先站起身來、走出門去、到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