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可以選擇在室內(nèi)工作,同時也可以選擇在室外活動。
和孩子交流說話的時候,我們的老師會蹲下身子。
老師總是喜歡稱呼我們的孩子為"寶貝"。
老師的語言很溫柔很溫和,老師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
……
在這里,我們的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朋友,像大人一樣的朋友。我們平等,平等于說話方式,行為方式,平等于我們能夠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
在這里,我經(jīng)常收獲到感動,孩子們給予我的感動,他們會用我意想不到的行動告訴我,他們在成長,在很好的成長著。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在一種愛和自由的氛圍中快樂的成長。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
一頭來自印度的大象名叫伏蘭特,是一家馬戲團的明星演員,既溫和又敬業(yè),但輾轉(zhuǎn)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卻無緣無故"發(fā)瘋"了,給馬戲團和觀眾們帶來不小的威脅與麻煩! ‘?shù)鼐僖篑R戲團老板處死它,老板無奈答應(yīng)了。臨刑前有一位戴禮帽的小個子先生匆匆趕來,他竟要求老板給他兩分鐘時間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書。老板同意后,這位先生進入鐵籠,他果真只用兩分鐘就治好了這頭"瘋"象。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高聲歡呼,馬戲團的明星伏蘭特得救了!小個子先生爾后感情深沉地對老板說:"大象伏蘭特沒有發(fā)瘋,它只是思念故鄉(xiāng),它想回去,所以我用印度語同它談了一會兒心。它從小在印度長大,太想念家鄉(xiāng)了……"馬戲團老板后來細看生死文書的簽名,發(fā)現(xiàn)這位小個子"醫(yī)生"竟是英國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詩人,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基普林先生。原來,基普林從小就熱愛動物,他曾長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了解它們的個性,并學會用印度語同大象"談話"。 身為萬物靈長的人,很多時候都忽略了動物和人一樣,有著自己的情感與鄉(xiāng)愁。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呢?吉普林先生因為擁有一顆愛心,因為敢于承擔,所以演繹了一段"談話"傳奇。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水珠日本的科學家們曾做過這么一個有趣的實驗:取同樣材質(zhì)的大米,在一口普通的電飯煲里煮熟,而后將這些在同等環(huán)境下生長起來,在同等溫度下完成升華的飯粒盛裝在同等大小的瓷碗里。當然,瓷碗的材質(zhì)也并無差異。最后,用保鮮膜覆蓋。不到片刻,保鮮膜的內(nèi)里便結(jié)滿了澄明的水珠。此刻,他們需要做一個讓眾人大跌眼鏡的舉動--在不同的瓷碗上貼上不同的標簽。說是標簽,實質(zhì)是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譬如,你很美麗,你很漂亮,你很丑陋等等。三個瓷碗上皆是諷刺、打擊的言語,唯獨其中一個瓷碗被貼上了"你很漂亮"之類的贊美的話語。很多人會想,這不是多此一舉?難不成,人類的語言可以改變米粒發(fā)霉的周期?對!你說對了!這些只屬于人類的語言確實可以改變米粒發(fā)霉的周期!通過鏡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在第四天清晨的時候,那三個被貼上惡毒之語的瓷碗里的飯粒,已然失去了光澤。水珠也由原來的澄明變成了散亂的霧氣。而那一個被貼上贊美之辭的瓷碗里的飯粒,卻變得比初始更為動人。一個星期之后,三個被諷刺粘身的瓷碗里的飯粒,均已泛出微微的霉黑。而那一個被贊美附體的瓷碗里的飯粒,依舊保持著當初的模樣。兩個星期之后,三碗原本只是微微有了霉黑的米飯,無可避免地盡數(shù)成為了烏黑,水珠消失殆盡。此時,令人不可想象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那一碗貼有"你很漂亮"之辭的飯粒,直到此刻,才微微顯露出不易察覺的霉灰。保鮮膜的內(nèi)里,水珠像群星護月一般淤積在一起,一顆稍大的水珠周圍,聚滿了潔凈等分的小水珠。沒有人不為這樣的景狀而感到詫異,百思不得其解。也有人提出揣測,這可能只是事物發(fā)展的某一個巧合,也不能就此論斷,這些沒有生命的物體,卻真真實實地能聽懂僅屬于人類的語言。這類實驗,僅在去年中央電視臺的一檔名叫《拯救危機》的欄目里就做過數(shù)十個。鮮花,冰塊,水珠,等待。結(jié)論是,只要與水有關(guān)的物體,這個實驗,就一定能成立。于是,我們不得不回頭想想,自己家中整日頑劣淘氣的孩子。他們的身體里,不也流動著一股與水一樣的液體嗎?既然,那些不能言語,不能感受到疼痛、憂傷、快樂的液體尚能知曉人類所要表達的意圖,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yīng),那么,我們自己的已經(jīng)會大哭大鬧、大悲大喜的孩子,又當如何?沒有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堅強、獨立?墒聦,往往讓人失望。因為,沒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在自己的幼年時期不頑劣,不任性,不調(diào)皮?晌覀兯扇〉闹斡侄问鞘裁?言語攻擊?抑或變相暴力?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水珠。他們從呱呱來到這個塵世,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顆流動的心。你如若渴望他們堅強、勇敢、獨立,那么,你首先就必須做到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教育者的責任就在于通過尊重、鼓勵、激發(fā)、喚醒的方式讓它能夠高效運轉(zhuǎn)起來。贊美,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會讓自然界的水珠都為之動容。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一句贊美的話能當我十天的口糧。人們對贊美的渴望是最持久、最深層次的需要。贊美,曾經(jīng)讓許多人的生命,有了奇跡似的改變。在非洲的巴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著一種古老的儀式,當族里的某個人犯了錯誤的時候,族長便會讓其站在村落的中央,整個部落的人都會趕來,將這個犯錯的人團團圍住,用述說他身上優(yōu)點的方式來"教訓"他。這種贊美,喚醒了犯錯者自省向上的靈魂,無疑是最智慧的"批評"方式。成年人尚且需要賞識,而愛犯錯誤的小孩子更需要贊美。因為贊美里面的賞識和愛,會讓孩子這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得到滋潤,永不干涸!物有優(yōu)劣,人有長短;避其短靠批評,揚其長賴表揚。表揚作為育人的重要手段,常被教育者使用,使用得當,則激人奮進,使用失當,則適得其反,所以表揚應(yīng)該講究藝術(shù)性! W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自信心、進取心,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等良好品質(zhì),主要是在教師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下發(fā)展和形成的。其中班主任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班主任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恰當?shù)狞c撥、誘導、啟發(fā)、激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和良好的動機,增強其上進心和責任感,發(fā)展其良好的品質(zhì)。明代教育家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