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我的家
活動前,我讓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家的門牌、房間號碼等并準備了地圖、馬路場地。
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認識我們幼兒園周圍的路名,因為這些路名和一、二、四等數(shù)字有關,所以比較順利。部分幼兒能說出自己家的主要路名,我就反過來幫他們找這條路在哪里。這部分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節(jié)奏也很快;顒又形乙沧⒁庥變洪g的交流并讓幼兒覺察到許多小朋友都是鄰居,這真是一件開心的事。然而當我問他們“知道自己的門牌號碼嗎”,他們似乎被問倒了。孩子們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住址;卮鹬饕幸韵聨追N:
1、 我家住得很高的,在最上面一層,要爬很多樓梯的。
2、 我家是x0x。
3、 我家在X路X號。
4、 我家住在XX路XX弄X號XX室。
多數(shù)孩子回答的是前3種,只有5個孩子準確的告訴我家庭的地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知道自己住址的孩子是平時在班級中不聲不響的孩子,如芊芊、政政、若若等。我不禁追問:誰知道家里的電話號碼?結果依然是這些孩子同時包括瀟瀟、丁丁、嚴嚴等報出了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我加了一個原本計劃中沒有的問題:你們每天都回家,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如果我們出去玩不當心走散了,你怎么告訴警察叔叔家在哪里呢?
“打電話。”
“是啊,你記住號碼了,還有什么好辦法?”
“告訴叔叔爸爸媽媽的名字。”
“城市里的人好多,要找到他們的名字也不容易。”
“可以查電腦的。上網(wǎng)。”不知誰插了一句。
“這主意不錯,可是如果你們都走散了,一定是政政、芊芊、若若、杰杰他們先回家,知道為什么嗎?”
“他們知道家在哪里。”
“對,今天我們回家再去問問爸爸媽媽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好嗎?”
“好 !”
活動到這里暫時告一段落,孩子們帶著問題回家了,可我覺得在安全意識逐步加強的今天,應該讓父母意識到除了知識、心理、食物,我們還應關心孩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在區(qū)角活動中提供一些物品讓幼兒擺放自己想象的家并鼓勵幼兒熟記自己的電話號碼。在和幼兒的對話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堆自己的具體住址映象最深,但沒有掌握生活中找地址的習慣和順序,因此可以借助一個活動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我們班特有的《蘋果報》上我向家長提出關于安全的倡議,鼓勵家長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 綜合活動:我的家——老師的家
孩子們對老師的家總是充滿著好奇和向往。記得小班的時候,有孩子就問過我:“老師,你的家住在哪里的。”現(xiàn)在,當他們與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濃的時候,他們想去我家的愿望更大了。數(shù)數(shù)已有近十個孩子明確提出想到我家去看看。杰杰還特意問我要電話號碼,說想我的時候可以打電話給我。結合孩子們上次活動出現(xiàn)的問題,我不由想到進行這樣一個活動——帶孩子去我家,同時解決找地址的問題。
活動前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