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球游戲(精細動作)
準備一個小球及一個空罐頭(注意要沒有銳利的邊角),讓寶寶坐在地板上,把罐頭盒放在他前邊。把小球放在他手中,并讓他把手懸于罐頭盒上方,然后讓他張開手,使小球落入罐頭盒中。當聽到小球撞擊罐頭盒時,你可口中發(fā)出“嘭”的聲音。重復若干次,寶寶很快就可以自己扔球了。
寶寶的手在哪兒(視覺,智力/邏輯)
和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和他面對面地坐在地上,把毯子放在你的大腿上,把寶寶的手放在毯子上面或下面,問他手在哪兒。
媽媽在哪兒(聽覺/語言,情緒/社交)
當房里有媽媽和其他人在場時,讓別人抱著寶寶,問“媽媽在哪兒?”如果他轉向媽媽并微笑,就說明他已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和寶寶玩“爸爸在哪兒”等。
模仿學樣(情緒/社交)
準備寶寶熟悉的日常用品。選擇寶寶情緒愉快的時刻,和媽媽相對而坐;媽媽開心地做拍手、搖頭、噘嘴、插腰、做怪臉等動作,邊說邊動,讓寶寶開心地模仿。
好玩的大紙盒(全身動作訓練、建立空間概念、學習自己玩)
準備一個紙板箱一只,把寶寶的幾個玩具放到里面。紙盒里的玩具讓寶寶隨意地拿進取出,開始可能需要媽媽示范給寶寶看。
當寶寶把大紙盒里的玩具拿出來時,你可逗引寶寶爬進紙盒里,“這是寶寶的家”,讓他坐一坐,扶著站一站;當寶寶把玩具裝進大紙盒里時,你可教寶寶推動大紙盒,“嘀嘀嘀,大卡車開來了,送貨來啦!”
走路游戲(肢體動作)
在寶寶11個月左右時,跟寶寶玩走路的游戲,爸爸或媽媽一只手抓住木棍的上端,一只手抓木棍的下端,讓寶寶雙手抓住棍子的中間部位,一步步后退,讓寶寶練習邁步向前走;邊退邊用語言激勵寶寶,“寶寶走得好,寶寶真能干。”也可讓寶寶推著童車慢慢向前走,大人在一邊保護。練習時不但可以直線走,也可以拐彎走。這個游戲可訓練寶寶走的能力。
玩爬樓梯游戲(肢體動作)
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樓梯的第四、五層臺階上,以此引導寶寶爬樓梯拿玩具。練習時,爸爸媽媽雙手扶著寶寶的腋下,幫助寶寶兩腳交替爬樓梯。幫助的力量可逐漸減小。這個游戲能增強寶寶腿步的力量,為今后獨立行走打好基礎,注意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1-3歲寶寶的游戲
投球(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學習觀察和探索目標)
游戲一些廢舊報紙和一個臉盆或紙簍。在孩子面前將舊報紙揉搓成團狀,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可以請寶寶一起參與揉搓報紙)。讓報紙球在地上滾動,激發(fā)游戲的興趣。與寶寶一起玩丟球、滾球、 追球、撿球的游戲。示范將紙團投入筐內(nèi),然后引導寶寶玩“投球”。
雙人兩腳走(鍛煉孩子手臂力量、平衡能力)
在地板(或場地)上畫好圓圈、曲線、或長方形等,準備一些小障礙物。
讓孩子騎在大人的脖子上,握緊他的雙手,或快或慢、或走或跳,自幼繞行與小障礙物之間。也可以從背后用雙手扶住孩子腋下,讓孩子的雙腳站在你的雙腳上,和孩子一起邊念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一邊沿著畫好的圖形走。
搬運工(練習下蹲撿物,學習聽指示做動作)
將玩具攤放,走開一定距離。請寶寶拿一樣玩具交給比,完成“任務”時,記得要給予表揚。
小飛機(強化前庭固有感覺)
寶爸寶媽一人抓住寶寶的腳、一人抓住寶寶的手,抬起后進行左右和上下的搖擺或晃動。寶寶可以采取仰臥或俯臥的姿勢。
也可以改成成人各握孩子的同側手和腳,進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搖動。注意孩子肌肉緊張的情況,不宜太勉強進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另外搖擺或晃動的幅度不宜太大。
抓泡泡(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觀察力,追逐能力)
用泡泡瓶吹出泡泡,吸引寶寶注意。鼓勵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
聽聽說說(培養(yǎng)語言能力)
運用音樂、書本等輔助工具與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學說、學唱。同時應開始避免重迭詞(吃飯飯、睡覺覺、喝水水等)的運用,教會孩子正確的用詞。家里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雙語訓練(爸爸用漢語、媽媽用英語;爸爸用粵語、媽媽用滬語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多元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拋接球(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手臂靈活性)
孩子面對面坐著或站立,成人先將球輕輕拋入孩子懷里,引導寶寶將球接住,鼓勵孩子把球拋回來,反復練習。隨著孩子動作靈活性的增強,可以逐漸提升游戲的難度(拋接的距離、球的大小等)。
倒著走(培養(yǎng)空間概念,協(xié)調(diào)身體能力)
開始時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然后在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我的好習慣(培養(yǎng)獨立性、自理能力)
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一些日常活動,如:戴帽子;洗、搽手;主動配合穿衣褲;辨認和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扣外衣上的大紐扣;收拾自己玩過的玩具等,并培養(yǎng)孩子主動問好、主動告別、主動感謝、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