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癥、多動綜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礙(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這類患兒的智能正;蚧菊,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以致影響學習成績。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有人把這種失調比喻為一個交響樂失去協(xié)調性及和諧性。因外資料報告患病率約為5~10%。
國內也認為學齡兒童發(fā)病者相當多,約占全體小學生1~10%。男孩遠較女孩多。早產兒童患此病較多。
【診斷】
一、詳盡采集多動癥的病史,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精神病史,患兒的母孕期情況及幼兒期生長發(fā)育的疾病史。
二、臨床特點:
(1)活動過度:大多始于幼兒早期,進小學后表現(xiàn)顯著。上課時小動作不停,撕書,把書本
涂得不成樣子,凡能碰的東西部要碰,喜挑逗,常與同學斗毆。
(2)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不專心,上課時專心聽課的時間短,對來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應
。
(3)情緒不穩(wěn),沖動任性,會無故叫喊,無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學習困難:患兒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動帶來學習上的困難,部分兒童存在認識活動障礙和綜合分析障礙。病程,通常為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xù)6個月以上。
三、鑒別診斷:
需與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tǒng)疾病和藥物副反應等相鑒別。
【治療措施】
本癥處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認知行為治療:對控制多動行為、沖動控制和侵略行為有效。
2.藥物治療:中樞神經興奮藥--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選擇使用。另一類有效的 藥物--三環(huán)抗抑郁劑(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劑開始,逐漸增量達有效劑量后改為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