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
主要是明確幼兒園教師在每學期初(末)、每月、每周要做的工作內容
1.學期初,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園內情況,教師要制定學期初幼兒發(fā)展計劃。內容包括: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社會等領域。學期末根據一學期的工作,自我反思班級教學實踐工作情況,教師寫出工作總結。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學能力、遵紀出勤、工作業(yè)績等內容。
2.每月初要根據學期目標,將各大領域內容按難易、季節(jié)等原則制定每月幼兒教育工作重點。要點是:下一個月的月工作重點要對上月工作中為完成部分進行調整和補充。
3.每周初教師要根據當月工作重點圍繞各領域內容制定出周工作安排。內容包括:生活活動、教學重點、活動區(qū)、活動安排、戶外活動、家長工作等。
建議:教師要在制定每個計劃前都會對上一個計劃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以及成功點,并在下一個計劃中進行調整。(此部分內容詳見第二章的第二節(jié))
二、了解本班幼兒的基本情況
1.幼兒的年齡構成
2.幼兒的身體狀況
3.幼兒的性格特點
4.幼兒的家庭背景
以上這些情況的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楚。有的可以通過幼兒入園的登記表了解,也可以向老教師詢問,也可以設計調查問卷讓家長填寫,但主要還是需要通過教師自己的觀察及與家長的接觸進行了解。了解的越細致越全面,那么對幼兒的因材施教就有了基礎和支撐。
三、明確幼兒一日生活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要求
通過前文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主要分為生活活動、教育活動、游戲活動。由于年齡班的不同,一日活動的常規(guī)要求也不禁相同。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表、活動內容及活動要求。這里的活動要求不僅有對幼兒提出的要求,還有對教師的工作本身提出的要求。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在一日活動中的時間占有量上居一日活動之首,這也是幼兒園與其它教育機構的主要區(qū)別之一,生活活動對幼兒有以下幾方面的教育價值:第一,生活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途徑。如飯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第二,生活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社會性的主要途徑。如幼兒學習輪流、等待、分享、合作等品質的養(yǎng)成。第三,生活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的最佳時機。如不良習慣的糾正。
生活活動主要有以下環(huán)節(jié):
1.入園
2.盥洗
3.值日生
4.進餐
5.睡眠
6.入廁
7.離園
。ǘ﹨^(qū)域活動
區(qū)域活動是滿足幼兒不同興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徑。不同的幼
兒園可根據自己本園的條件開設各種區(qū)域。(常設區(qū)域及要求詳見本書第四章第三節(jié))
1.目標: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的特長得到
更好發(fā)展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學習提供環(huán)境;學習相應社會行為規(guī)范等。
2.幼兒活動:自己選擇喜歡的區(qū)域和伙伴,熟悉各區(qū)域內各種玩具材料的基本玩法,學習一定的歸類、整理游戲材料的能力,在活動中與同伴進行協(xié)商、合作與分享。
3.教師主要工作內容: 根據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興趣創(chuàng)設各種區(qū)域并和幼兒一起為區(qū)域準備材料,制定規(guī)則;觀察和引導幼兒開展游戲;做幼兒區(qū)域游戲的合作者、促進者、支持者。
4.注意的問題: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不要過多控制幼兒的游戲行為;將自己"變"成一個孩子,你就能走到孩子們中間去,最終也能走入他們的心中。
(三)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目標:適應集體生活,分享學習經驗;在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化;在活動中提高幼兒表達、交流思想、相互學習能力。
2.幼兒活動:通過參觀、慶祝、運動會、做操、討論、欣賞、集體教學活動等形式學習各種經驗。要求幼兒具備相應的智力技能,如"七會"。
。1)會聽:能聽懂教師在某一特定情景中提出的任務,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會看:會觀察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材料中提供的可以利用的條件是什么?能看懂蘊涵在操作材料以及圖片范例中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操作規(guī)則、方法是什么?
(3)會想:建立問題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
。4)會做:按照已想出的辦法,去動手操作、實驗、試誤,若行不通,還能找到別的辦法。
(5)會說:能借助語言整理自己探索認識活動的結果和做法;能相互交流,參加小組討論,會演示、解釋自己的操作結果和過程,并說出原因和自己的方法。
(6)會用: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問題,遷移到生活中去,解決其他問題和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