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知識大問答
專家:福州教育學院幼教特教教研員蘭貫虹
有豐富的感統失調治療經驗 已治好上百個孩子
Q
何謂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孩子一般有什么癥狀?
蘭貫虹:簡單地說,感統失調就是感覺統合失調,小孩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平衡不好、協調不好等現象。感統失調是個系統現象,醫(yī)學和心理學上將人體大腦不能對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正確作用,并作出相應反應的癥狀,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感統失調分成5種類型:1、前庭感統失調,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好動不安等;2、腦神經抑制困難,表現為:過度興奮、尖叫、哭鬧不止等;3、觸覺統合失調,分為觸覺敏感和觸覺不敏感。觸覺敏感又分為攻擊行為和退縮行為兩種。有退縮行為的孩子,不喜歡和人交往,愛哭;而觸覺不敏感的孩子,沒有安全意識,磕磕碰碰不知道痛,會做出一些冒險動作;4、本體統合失調,表現為:膽小、內向、不自信等,這樣的孩子多數不會跳繩、跑步動作不協調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腳甚至口吃;5、情緒壓力過大,表現為:不愛學習,對啥都不感興趣。
因為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因此很難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yè)訓練容易矯正,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Q
剖腹產的寶寶都有感統失調嗎?
蘭貫虹:既有大環(huán)境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上班族媽媽懷孕后長時間保持某一種姿勢,運動太少,小寶寶的運動平衡鍛煉不夠,這些都會導致感統失調。
剖腹產寶寶并不一定都會“感統失調”,但與自然分娩的孩子相比,其患“感統失調”的幾率要高。順產的寶寶,分娩時通過骨盆和產道的擠壓從母體出來,這個過程使嬰兒的皮膚神經和大小關節(jié)神經都會受到很大刺激,身體靈活協調性自然相對較好。剖腹產不屬于正常分娩過程,失去了這一刺激,比較容易造成“感統失調”。
Q
哪些后天因素有可能引起感統失調?
蘭貫虹:引起感統失調的原因分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種,先天因素已無可避免時,后天所導致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家長應該引起重視。據相關資料顯示:對寶寶搖抱少;嬰幼兒期運動不足;對孩子太放縱或干涉過度;未爬行或爬行不足、缺少集體活動;父母忙碌,左腦刺激不足;保護過度,限制過多,包辦代替;溺愛、嬌縱;潔癖者的養(yǎng)育;祖父母是傳統式教育;長期依賴嬰兒床、學步車;缺乏知識、延誤矯治等都有可能造成后天感統失調。
Q
預防感統失調應從什么時候開始?
蘭貫虹:預防感覺統合失調應該從胎教開始。在懷孕第五個月開始,會有五個月的胎位變化期,這個過程便是胎兒的身體在和地心引力互動,協調出固有的平衡能力。如果胎位不正,即使產前調整過來,胎兒出生后的平衡能力已經受到影響。另外要隨時注意觀察嬰幼兒行動,如果有易受驚嚇、肌肉張力太低、不喜歡被擁抱、躁動不安、易怒、動作發(fā)展較慢等種種現象,也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有障礙的信息,家長應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