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左右,孩子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一般家長們也會在此時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名目繁多的早教班層出不窮,但錯誤的啟蒙教育很容易將孩子引入歧途。
1
孩子啟蒙的越早越好
事物都有自己的發(fā)展階段。到了什么時候,就該做什么。時機不對,好事有可能變成壞事。孩子的啟蒙教育是一個需要科學進程的過程。過早或者過晚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都是不利的。
然而,現(xiàn)在家長都很焦慮,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多數(shù)家長以為,越早教孩子文化知識越好。
不過,就好像“揠苗助長”的成語那樣,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將教育提前,那么孩子的心智發(fā)育就會不到位,就不能夠很好的吸收知識。
這樣不僅起不到作用,而且會弄巧成拙,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感和恐懼感,種下壞的種子。
西方哲學家盧梭就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玩,而學習文化知識,只不過是玩的副產(chǎn)品。要盡量保全、發(fā)展孩子的天性,而不要過早地用所謂的算術、寫字的啟蒙教育扼殺它們。
2
認為全托更有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
全托并不能作為家長逃避責任的另一種方法,雖然孩子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幼兒園,有有經(jīng)驗的教師給孩子照料。
在啟蒙階段,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父母的天然依賴,讓父母的教育不可或缺,而且也最自然而然,春風化雨。這是任何托管都代替不了的。
而全托對于年紀稍大的孩子來說,的確是有助于培養(yǎng)獨立能力的,但是對于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更需要的是家庭的呵護。
3
進幼兒園就要早認字,會算術
不少的孩子認為為了讓孩子早點的球,就要躲在幼兒園進行認字和算術,其實這是變相的給予孩子壓力,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厭學。
啟蒙時期的孩子,各種能力都要培養(yǎng),認知能力、交際能力、分享的智慧······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在幼兒園就要教孩子認字、算術。這其實并不明治。幼兒園期間所做的任何準備都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最應該注重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如何了解和別人相處,形成集體意識。而這些對于他們以后走向社會是十分有益的。
然而,啟蒙時期并非不能學習,而是要通過游戲來學習。在學習上孩子也應該以游戲為主,
要寓教于樂。
前些天朋友跟我說,她特意帶孩子去上早教課,老師教了加法,可是孩子壓根不感興趣,問他記住了沒有,孩子搖頭說什么都不記得。他全程都對黑板旁邊的小汽車感興趣。
正兒八經(jīng)的教學都容易讓孩子反感,孩子就是對吃的和玩具。教育要以玩為載體。比如說,
簡單的數(shù)字啟蒙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進行,大小,對應,比較,形狀,歸類,數(shù)量,這些能力和知識,都可以通過吃的,玩的培養(yǎng)。
在啟蒙階段,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不要隨便批評孩子。啟蒙階段,孩子開始觀察和認識世界,難免會犯一些大人們所認為的錯誤。作為家長,不能急于批評,而要了解孩子“錯誤”行為背后的動機,而非一刀切地批評。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