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同時給予孩子更合理的母愛,逐漸改變孩子的依戀情緒。
隨著該幼兒害怕尿床的緊張情緒的消失,老師也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教育者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其后面深層次的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行為偏差。同時,盡可能爭取家長的配合,創(chuàng)造家園一致的教育環(huán)境,以避免孩子出現(xiàn)雙重人格。
評析:
本案例是一個典型的強迫心理反應:由于害怕尿床而在短短的兩小時午睡期間32次去廁所。強迫心理反應的基礎心理因素是過度緊張造成的焦慮。從心理學角度看,焦慮本身無好壞之分。一個人完成一項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動,必須有焦慮的參與。過低的焦慮不能引發(fā)乃至完成活動,過高的焦慮又會造成抑制或帶來其他極性情緒反應。安例中的孩子就是一種過高焦慮情緒在心理上的極性反應。
可見,當孩子走進幼兒園,無論其既往生活背景給其過去的發(fā)展打上何種心理烙印,只要幼兒園(包括教師、教學環(huán)境)能夠充分顯示其積極特征并給予影響,那么重新描繪孩子的發(fā)展狀況不僅可能,而且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