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午睡時某幼兒顯得很煩躁,一連幾次提出小便的要求,老師都依順了她,并輕輕地撫拍她,以幫助她盡快入睡,但她煩燥的情緒一直沒有得到緩和。
第二天,她神色緊張,一連四次提出要小便,老師都同意了。當她第五次提出要小便時,老師輕聲對她說:“你已經去過四次了,肚子應該沒有水了。”但她堅持要解,老師只好陪她去,但確實沒有小便。就這樣,她一直沒有入睡,煩躁的情緒伴隨了她整個午睡時間。
此后,她小便次數越來越多,最多時竟達32次,有幾次間隔時間甚至不滿兩分鐘。老師發(fā)現,很多次她并沒有小便,只是在廁所里看看、玩玩。
于是,老師向家長反映了這一情況,家長告訴老師,孩子在家里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情況。為了排除生理上的病因,在老師的建議下,他們帶孩去兒童醫(yī)院泌尿科作了全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發(fā)生這一反常情況的呢?
老師經過深入分析,想到孩子的反常可能與她的一次尿床經歷有關。因為那次讓她當眾丟了“面子”,使她的自尊心大受傷害。此外,也可能與她的家庭教育不當有關。該幼兒初入園時因過于戀母而哭鬧不止,排他情緒較為明顯。據了解,她母親也沒有注重培養(yǎng)她良好的入廁習慣。據此,老師采取了相應的教育策略:
1、消除焦慮情緒,提高自信心
一方面,老師告訴她尿床并不是什么大事,無需太介意,許多小朋友也都發(fā)生過這種事。另一方面,老師注意尋找她的“閃光點”,發(fā)現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優(yōu)于其他幼兒,便請她的媽媽寫了一篇有關女兒生活自理方面的文章,并提供有關照片,把它們展覽在活動室,同時,老師有意識地請該幼兒表演穿衣、疊被等生活技能,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她的自信心,轉移了她的焦虛情緒。
2、培養(yǎng)控制能力,提高意志水平
在音樂、繪畫和體育活動中,老師有意培養(yǎng)她的意志力和控制力,經常對她說:“再堅持一會兒,你就會成功的!薄巴!今天你又成功了,真了不起!”于是,她做事的持久性增強了,意志水平也有了相應的提高。
3、家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首先,要讓家長認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建議她不要急著帶孩子去看心理門診,而是積極與幼兒園合作,要求一致,確保教育的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