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么學
主持人:董燕能否介紹一下雙語幼兒園的情況?
董燕:我們這個幼兒園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算是非常好的,常年聘了幾名幼教專業(yè)畢業(yè)的外教。但僅憑這幾個外教,很難營造出充分的雙語環(huán)境。據(jù)我所知,目前北京只有國際學校擁有真正的雙語環(huán)境,上午使用漢語,下午使用外語。
主持人:你沒有讓女兒從小學外語,是不是因為“不具備雙語環(huán)境”?
董燕:是這樣的,即便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即便夫妻倆都是知識分子,普通家庭中也很難營造出雙語環(huán)境。在幼兒教育階段,家庭比幼兒園更重要,如果家庭、社會不能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雙語環(huán)境,即便孩子背了許多單詞、會說許多問候語,他對外語還是一竅不通。
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學習的天才,新加坡的孩子幾乎都能熟練掌握英、漢兩種語言,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無處不在的雙語環(huán)境,并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的孩子更聰明。我沒讓女兒很小就學外語,主要是想保護她對語言的天然興趣和天生的接受能力;一旦條件具備,我肯定要鼓勵她學好一門外語。
陳麗:我兒子的情況就是這樣,學了兩年英語,除了見到蘋果就喊apple、起床就叫good morning,其他的就沒什么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用外語交談,只能趁他高興的時候慢慢地講給他聽;否則他一句也聽不進去,什么都不理解。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有語言障礙,都快五歲了,中文說得也不是很利索。
董燕: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是不容忽視的,同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不同孩子的學習效果也不一樣。你兒子接受語言的速度可能比較慢,但并不表示他的語言學習能力差。
劉焱:大多數(shù)幼兒父母可能與陳麗有相似的感覺。我一再強調(diào),不能用成人學外語的方式來教幼兒。幼兒接受一個事物,往往是主動“習得”的,而不是像成人那樣“學來”的。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三歲的孩子是按自己的大綱在學習。幼兒的注意力非常短暫,最多只有五分鐘,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行事。你必須用游戲的方式,不停地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才能達到你預期的教育目的。如果你硬逼著幼兒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兒聽講,只能用兩種方式:懲罰或獎勵。但這種違背幼兒意志的教育方式是有害的,有可能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期是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時期,千萬不能為了幾個看得見的字、詞、句子,而抹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那樣就太得不償失了。
周捷:如果逼著孩子學外語,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里玩切面包的游戲,他一邊切一邊說:切媽媽,切媽媽。老師感到很奇怪、很恐怖,問他為什么要“切媽媽”,孩子答:媽媽壞,媽媽不讓我玩。這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正像專家所說的,如果不能讓幼兒在雙語環(huán)境中輕松自在地學外語,那干脆就不要這么早地逼著他們學外語。
幼兒怎樣進行早期教育
主持人:談到這里,我想問幾個嘉賓:幼兒該怎樣進行早期教育?什么樣的幼兒園是好幼兒園?
劉焱:從理論上講,能夠適宜幼兒發(fā)展的幼兒園就是好的幼兒園,國際上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發(fā)展適宜性”。如果讓幼兒園孩子做中小學生來做的事情,一天到晚坐著聽老師講課,那肯定不是一個好幼兒園。
幼兒的天性是做游戲,他們通過游戲來主動學習,并表達他們特殊的情感。好的幼兒教育一定要滿足孩子游戲的需要,游戲是孩子的一種語言。比如孩子看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