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為了發(fā)展幼兒的手指精細動作能力,我們開展了折紙教學《魔術扇》。
案例描述:
今天的特色教學是折紙,讓幼兒學折魔術扇。夏天悄悄的來臨了,我們需要一把魔術扇為我們驅趕夏天的炎熱,為我們帶來一絲涼爽。
教學過后,是幼兒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了,班級中只有少數(shù)幼兒折出扇子了,不會折的幼兒就把彩紙遞到我面前,央求我說:“顧老師,我不會折,你幫幫我?”于是,我就幫她折了一把扇子,送給她。她收到后,跑到小朋友旁邊說:“你看,這是顧老師幫我折的?”沒有折好的和不會折的小朋友都跑過來要我?guī)兔Γ蠹乙粋擠,一個推,都想把自己的那張彩紙遞到我手里。我一想:“這怎么辦,十多個小朋友都跑上來要我折,這相當于有一半左右的孩子還沒掌握如何著扇子,如果這次我都幫他們折好了,他們只是現(xiàn)在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并沒有學會折扇子的本領,等到下一次,他們又不會折了。”一想到這,我就請所有幼兒回座位坐好。我再一次對幼兒不太容易掌握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深入的講解,還運用兒歌的形式,更便于幼兒更好的理解,幼兒也很仔細的在傾聽,再次教學后,幼兒基本上人人學會折扇子。
案例分析:
一、相信孩子,拒絕包辦代替。
幼兒時期是各種能力初步發(fā)展的時期,老師應抓住這個時機,耐心細致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技巧,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給他們一定的自我決策和選擇的權力,尊重他們的合理意見和要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自由,不過分限制他們的活動,鼓勵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尊重孩子,給與適當鼓勵。
孩子是最天真,最可愛的,在折魔術扇時,幼兒無法折出來,感到無助時,我們可以給與適當?shù)墓膭睿屍渲孬@信心,了解其實自己也可以做的很好。
三、興趣為主,操作為輔。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制作任何東西之前都要讓幼兒產(chǎn)生較濃的興趣,這樣孩子才愿意對你的活動充滿興趣,操作起來才有動力。蘇霍姆林斯基還曾經(jīng)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這種需要天性使然,可為什么慢慢會磨滅呢,我們當老師的難道沒有一定的責任嗎?
所以在這里,我想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一顆童心,保持對知識的興趣,并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教師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fā)孩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