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寶寶出生了。爺爺來了,一看:“哎呀,總算生下來了!三代單傳啊,咱家的香火總算保住了。”這個小娃娃有沒有反應?沒有。
姥姥來了:“俺閨女真有本事,自己才90斤,生個兒子8斤6兩!”他有沒有反應?沒有。
孩子的爸爸樂得合不攏嘴:“像,真像我!不用做親子鑒定!” 還是沒反應。
孩子在出生的頭24小時內(nèi),對所有的親人都沒有反應,F(xiàn)在,有一個年輕的女大學生過來了:“小寶寶長得多漂亮!”孩子有沒有反應?
有!
人類的嬰兒在出生后的頭24小時內(nèi),只對年輕女性的聲音有反應。心理學給人類的一句話:“人類需要愛先于食物”。
他在找誰?找媽媽。三天才下奶,可孩子一天都不能離開娘。
生了孩子一定要母乳喂養(yǎng),用愛呵護,從小有母愛呵護的孩子不會成為罪犯。
觀察發(fā)現(xiàn),70%的母親抱孩子時,將孩子的頭靠向左邊,這是因為心臟在左邊。剛出生的小寶寶總會被家人簇擁著。無論是爺爺﹑奶奶抱還是爸爸﹑舅舅抱,他都哭個不停,惹得一家人不知所措,滿頭大汗?蓩寢屢话阉г趹牙,他馬上就不哭了。他不是看出來的,是聽出來的,孩子能從心臟的跳動聽出來誰是媽媽。一到媽媽身上,孩子就有了安全感。來自一個溫柔嫻靜的母親的擁抱,可以培養(yǎng)出來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悅納、安定、欣賞、關懷、親切、溫暖……
人類三歲以后才開始記事,在此之前沒有一個評價的系統(tǒng),正因為如此,他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情緒情感會像海綿一樣百分之百地吸收。也就是說,與什么樣的母親在一起,將決定他的未來。如果母親把孩子交給別人看管,難免有不盡心的地方,使孩子受委屈。孩子雖聽不懂訓斥的話,卻會感染壞情緒,性格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jīng)作過一個實驗。五位母親為一組,讓她們輪著抱其他人的孩子。母親可能會稱贊別家的孩子漂亮可愛,但眼睛始終盯著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什么閃失,關切之情溢于言表。自己的孩子或許的確沒有別人的漂亮﹑優(yōu)秀,可母親還是偏愛自己的寶貝,絕不愿與人交換。
每個人生來人格都很健全,如果能在充滿愛和鼓勵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所有人都能成為樂觀、和善的人。
只有一代優(yōu)秀的母親,才有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因為——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一生。
第5節(jié) 日本家庭教育法則(1)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來源于教育——來源于家庭的教育,來源于媽媽的教育、父親的教育,來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養(yǎng),而不來源于知識的培養(yǎng)、科學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時期人格的培養(yǎng)對人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和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本家庭教育手冊記載了如下內(nèi)容,堪稱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當問及孩子“你對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時”,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過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應該直面這樣的現(xiàn)實。只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孩子就能夠自然地成長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安寧、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識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為了自己,請對家庭進行一次再認識吧。
不會珍惜自己的人,也不會珍惜孩子。養(yǎng)育孩子確實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務和社會壓力會使人神經(jīng)緊繃,誰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煩躁不安就會傳染孩子。所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保持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二人應相
互配合,共同承擔。另外,求助并不是可恥的。鼓起勇氣,去家庭教育咨詢中心、保健中心,兒童咨詢所等處跟專家談談。在家里,父母充滿幸福的笑容會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養(yǎng)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有這種想法的父親要當心。一般認為,在現(xiàn)代家庭里,父親的權威地位受到威脅,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減弱了。通常父親和母親的育兒方針基本一致,但父親和母親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糾正過于密切的母子關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親要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父親;父親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聲斥責母親。
未必一說就知道,但不說就更不知道了。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如果什么都不說,要互相理解是很難的,親人也不例外。不斷增加父母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而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另外,在家庭關系中,還有很多活動對增進親密關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飯。全家人一起吃飯很重要,規(guī)律的飲食不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益,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全家人一起吃飯時愉悅的氣氛,父母費心做出的飯菜飄出的香氣,已經(jīng)將父母的愛自然地傳達給孩子,由此得到的滿足感、信賴感能使孩子開朗、堅強地成長。所以,趕緊商量一起吃飯的時間,養(yǎng)成全家人一起吃飯的好習慣吧。
孩子一定能領會到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家長往往要兼顧事業(yè)和家庭,工作將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奪走了不少。但家長疼愛孩子﹑為了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的形象一定會深深的銘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有時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充滿自信地養(yǎng)育孩子,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
規(guī)矩是為誰定的?家規(guī)不僅包括日常問候、門限時間、關燈時間等,還包括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等社會規(guī)范。為了讓孩子懂規(guī)矩,并讓孩子遵守規(guī)矩,父母要經(jīng)過認真討論,定出明確的家規(guī),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個家規(guī)。而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規(guī)同樣重要。尤其是給孩子單獨房間的同時,也要給他定好規(guī)矩,否則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就會減少,親情逐漸單薄。要想使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guī)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問候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的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話,那他太寂寞了。長期沉溺于虛擬的影音娛樂世界里,容易造成溝通能力欠缺、冷漠、生與死的現(xiàn)實感薄弱等問題。不能區(qū)分現(xiàn)實和假想世界,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陰影。給孩子制造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鼓勵他到大自然當中去,定出不多看電視、錄像,不多玩電子游戲的規(guī)矩,并使孩子養(yǎng)成遵守這些規(guī)矩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