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有位專家說“孩子科學知識的獲得,不是成人教會的,而是他自己學會的”,因此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改變以往孩子“無惑”即是活動成功的傳統(tǒng)思維,而是要讓孩子在活動中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最終把孩子培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主體。其次科學活動內容的設計,要求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欲望,其內容要與孩子的生活經驗建立聯(lián)系,讓孩子在生活中學,在做中學,在做中獲得經驗。第三、科學活動要注意活動空間與內容的開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老師在新課改理念下,要樹立大科學觀,把教學空間擴展到幼兒園生活的一日活動之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科學教學資源,并把科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活動整合起來,使科學活動富有情趣與活力。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尋求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讓教育能夠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即更加關注人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其他學科一樣,幼兒園的科學啟蒙教育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需要我們站在民族振興和實現(xiàn)每個孩子充分發(fā)展的高度,從新的視角,采取更富有實效的新措施。
一、觀念的轉變
成功是每個人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成功體驗,會轉化為孩子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同時孩子的成功體驗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激發(fā)孩子新的成就動機。在對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中,教師要面向每個孩子,給他們提供獲得成功的條件,為他們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激發(fā)孩子向上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改變成功的概念,改變孩子“無惑”即是活動成功的傳統(tǒng)思維,老師的提問不僅要著眼于孩子做出正確的回答,而要力求喚起孩子在自己的頭腦里產生新的問題,最終把孩子培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主體。讓孩子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種支持性、體驗性的氛圍,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對每個孩子寄予積極期待,給孩子具體及時的反饋以形成良性發(fā)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成功,滿足孩子心里發(fā)展的需要,在活動中,孩子不會因為出錯受到歧視,也不會因為標新立異受到嘲笑,讓孩子在“忘我”的狀態(tài)下,沖破各種框框的束縛,大膽探索,積極參與到科學活動中來。
二、內容的設計
新課改的活動設計要求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欲望,其內容要與孩子的的經驗建立聯(lián)系,搭建起活動內容通向孩子生活世界的橋梁。把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的過程,將活動內容問題化,讓孩子帶著問題,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調查、實驗、合作等,一個個進行問題的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孩子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內容所呈現(xiàn)的知識是“死”的,他只能通過孩子的活動,通過孩子種種操作才能內化為孩子的頭腦中的經驗系統(tǒng)。因此,老師要引導孩子在“做中學”,在“用中學”,通過孩子的“主動性活動”,幫助孩子獲得經驗的意義。如:“砸核桃”活動,砸核桃對孩子有一定的印象,但受孩子年齡水平的限制,很少有孩子親手砸過,因此老師就讓孩子猜測、記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砸核桃,孩子猜測后,給孩子提供了各種工具,讓他們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最后統(tǒng)計哪一種方法最省力,最方便。最后又引出了為什么這種工具會最省力,又把新的一個研究問題拋給了孩子,讓孩子們繼續(xù)去探索,去尋找答案。整個活動,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嘗試、操作、探索,最后獲得答案,這個答案也就是孩子獲得的經驗。由孩子自己獲得的經驗,孩子們會終身難忘,并會影響他今后遇到問題時的態(tài)度。
三、活動的開放
開放性的活動,能激勵孩子主動參與,發(fā)展孩子的個性。新課程理念下的幼兒園集體活動是教師與孩子互動的舞臺。因此要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并在活動中有所收益,就要采取孩子喜歡的形式,充分調動孩子的參與意識,讓孩子自主、個性化的發(fā)展。孩子們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喜歡探索,喜歡操作,活動中老師就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用孩子喜歡的形式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對科學活動來說,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時時有科學”。所以,老師在新課改理念下,要有大視野,樹立大科學觀,把教學空間擴展到幼兒園生活的一日活動之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科學教學資源,發(fā)展孩子的科學個性。如:“可愛的小螞蟻”,孩子們在草地上玩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群螞蟻,在孩子們的頭腦里便引來了很多的問題,螞蟻的家在哪里?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有什么用?螞蟻的五官是怎么樣的?……等等,此時老師就要支持他們,引導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要強調學科間的交叉整合”“要發(fā)展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要把科學學科的活動與其他學科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以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如“會變的顏色”,紅黃藍三元色,兩兩結合會變成其他顏色,當濃度不等的情況下,變出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這一變化過程通過孩子操作獲得這樣的結果,又通過老師用音樂的形式幫他們整理獲得的經驗,使孩子們覺得科學活動充滿情趣與活力,從而渴望下一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