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
媽媽下班回家,帶來一串大香焦,肖偉見了高興極了,媽媽掰了一個最大的給肖偉,隨手又掰了一個給爺爺,誰知,爺爺剛把剝了皮的香焦放到嘴邊,肖偉竟一把將香焦搶了過去,并哭著對爺爺說:“爺爺,你不是不愛吃的嗎?”轉(zhuǎn)身肖偉又去責問媽媽:“你怎么把我的香焦給分了?”見這情景,媽媽愣住了,見這情景,媽媽愣住了:這就是一家人全身心疼愛的孩子嗎?這就是五年的愛換來的結果嗎?一股怒火沖上了心頭,媽媽一把拉過肖偉的小手,在那白嫩的手心里,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分析: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得到的都是千般呵護百般愛,但家長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卻忽視了一個實質(zhì)性的問題,那就是“愛“的雙向性,家長只知道將自己的愛單向性的全都傾注于孩子的身上,卻遺忘了在傾注愛的同時,也要教育孩子愛父母、敬家長,要有同甘共苦的思想。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孩子缺乏愛心,缺少情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嚴重的回報意識淡漠的結果
分析:
作為家長,其一,在愛子女,關心子女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孩子學會謙認,學會有別人,關心別人,“孔融讓梨”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共享好東西,這不僅可以融洽家庭氣氛,享受天倫之樂,更是教育孩子,培養(yǎng)良好品德的機會。
其二,作為家長,在付出的同時,也應該讓子女了解這“付出”背后的辛酸和勞累,不能讓子女認為家長為其作出的犧牲,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的,他們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關心別人,首先從關心家人、關心家庭開始,應多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幫大人搬搬凳子,拿拿碗筷等,讓孩子也體會一下父母操持家務的辛苦和勞累。
其三,尊重孩子,把他們看成獨立的個體,當家中有較大的事情發(fā)生,有的事情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讓他們也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個成員,從而關心家庭,對家庭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