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那么,什么是思維?什么是思維力?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力?每位父母都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在教育培養(yǎng)孩子過程中自覺地采取措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思維,就是通常說的“思考”、“想”、“動腦筋”,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比如,我們認識一個人,先是從知道他的姓名、長相,聽他說話、看他做事開始的,以后逐漸對他了解越來越多,直到認識他的性格特點,他的精神境界。這就經(jīng)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使我們完成這個認識過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維。在感性認識階段,人們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對客觀事物獲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時,人們才能通過分析、綜合,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所以,思維主要表現(xiàn)在理性認識階段。
思維力,就是一個人進行思維的能力。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的智力活動水平高低。它從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來:
獨立性:思維力強的人,必定是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能獨立思考,尋找答案。即使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也是以獨立思考為前提。
靈活性與敏捷性:思維力強的人,對總是瓜迅速而且靈活,不墨守成規(guī),能比較快地認識、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有人讓少年曹沖稱一頭大象的重量,這對一個小孩子是大難題。可是曹沖經(jīng)過迅速而靈活的思考,很快有了辦法。先讓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記號,然后把大象拉下來,往船上裝石塊,達到原來水位記號停止。石塊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沖的思維力很強,上述幾個特點都表現(xiàn)出來了。
邏輯性:思維力強,想問題嚴密而且科學,不穿鑿附會,不支離破碎,得出的結(jié)論有充足的理由、證據(jù),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維力強,看問題不片面,能從不同角度整體地看待事物。
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強,對問題能提出創(chuàng)造性見解,別人沒想到的,他能夠想到。
關(guān)系思維,有一門新興的科學——思維科學,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先提出來的。這方面的書籍出了很多,我們這里很難作全面介紹。有條件的父母可以找這方面的書讀一讀。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父母能夠這樣做: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年齡小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父母給他答案。有些父母就真的把答案告訴孩子,當時解決了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對發(fā)展孩子智力沒有好處。因為父母經(jīng)常這樣做,孩子必然依賴父母的答案,而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不可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高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