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4月我園對300名幼兒家長完成的問卷調查《峰峰礦區(qū)滏泉幼兒園關于幼兒禮貌語言養(yǎng)成教育調查問卷》顯示,環(huán)境教育、日常教育、示范教育、情感教育是家長比較關注的幾個方面。
(二)我們通過研究,達成這樣的共識:
首先,禮貌語言要禮貌的進行;其次,以"讓禮貌語言成為幼兒的日常用語"為活動目標;接著,利用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孩子"語言美";最后,結合日常生活,進行禮貌語言的交往。(如圖所示)
禮貌語言的環(huán)境 讓禮貌語言成為幼兒的日常用語
(三)幼兒禮貌語言培養(yǎng)的策略:
小班,以示范促養(yǎng)成。利用教師和家長的示范作用,為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禮貌語言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說禮貌語言的習慣。如劉朝霞老師的《給孩子一個優(yōu)雅禮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描述:戶外活動時,宮文昊跑來告狀:"老師,老師,王晉坤打我。"說完還委屈地哭了起來。劉老師趕忙喊來了王晉坤了解情況,"為什么打小朋友?"王晉坤說"宮文昊抓土玩,很臟,媽媽說不講衛(wèi)生打屁股。我就打了他的屁股一下!"王晉坤還理直氣壯地說。孩子們判斷是非、好惡、美丑的能力還比較低,所以我們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在潛移默化中正確引導孩子的模仿,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雅禮貌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的人格獲得全面發(fā)展。所以,幼兒的生活范圍不僅是幼兒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境就是家庭,我們不能忽略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針對這類現象,她還布置了一項專題家園共育,和家長們一起交流對孩子禮貌用語和行為的教育。
中班,以情境促用語。利用情境教學和活動,促進中班幼兒禮貌用語的習慣,能夠用適當的禮貌用語與人交流。像王玲老師的《教幼兒禮貌用語 培養(yǎng)語言習慣》中,在進行文明禮貌的言行規(guī)范教育時,我們應始終堅持"正面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并會正確使用。如稱呼問題,我們教給孩子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場合,會用禮貌語言稱呼別人?匆娎夏耆,知道稱呼:"爺爺、奶奶;"看見像學生一樣的人,知道稱呼:"大哥哥、大姐姐;"班上來了參觀、看課的人時,知道問:"客人好。"等。通過反復的教育,孩子們掌握了許多人稱名詞,他們逐漸會合乎情理地稱呼了。
大班,以活動促交流。利用各種活動,使大班幼兒能準確運用禮貌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合理與人溝通、交流,達到禮貌語言養(yǎng)成的最終目的。程麗華老師的《桃樹下的小白兔》,在課堂上即興組織、創(chuàng)編了一個故事情節(jié):小兔和好朋友們一起玩--小兔邀請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動物們互相謙讓,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這樣,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也經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禮,感受到了同伴之間的相互關心,互相謙讓等美德。
十、思考與啟示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前行,解決了一部分課堂教學中的難題,但也有了一些困惑未解:
1、教師方面:如何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
2、幼兒方面:如何通過各種途徑促進幼兒禮貌語言的持久性?
3、家長方面:如何讓家長長期、有效的參與到整個養(yǎng)成過程當中?
十一、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1]20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趙忠心. 加強孩子的禮儀教育[M]. 浙江: 浙江教育報社, 1996.
[3]李生蘭. 幼兒品德教育過程的優(yōu)化[M]. 浙江: 浙江教育報社, 1996.
[4]劉電芝.現代學前教育研究方法[M].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5]祝士媛.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6]趙寄石,樓必生.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