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從故事《拔蘿卜》中體驗合作的力量:
蘿卜熟了,老公公想把它拔出來了。可是自己拔了好久也沒有拔出來。于是他找來了老婆婆,兩個人又拔了很久,蘿卜還是紋絲不動。老婆婆只好又叫來了小姑娘,三個人一起拔,但是蘿卜只動了一點點,還是沒有出來。然后小姑娘找來小花狗,小花狗找來小花貓,小花貓又找來小老鼠,這樣小老鼠拉著小花貓,小花貓拉著小花狗,小花狗拉著小姑娘,小姑娘拉著老婆婆,老婆婆拉著老公公,老公公拉著蘿卜,大家喊著號子,“嗨呦嗨呦,拔蘿卜!嗨呦嗨呦,拔蘿卜!”終于把蘿卜拔出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蘿卜抬回了家。
父母可以告訴寶寶,有些事情一個人做不了,需要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大家相互合作。
除了聽故事以外,可以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在游戲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比如玩球,只有合作配合才能玩好。
培養(yǎng)寶寶解決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沖突是難免的,尤其在這些獨生子女中間,頻率會更高。但是沖突帶來的未必只有消極影響,它還能讓寶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與人交往是需要技巧的。在沖突中可以培養(yǎng)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往技巧。
讓孩子自己解決沖突
父母一看到幾個孩子發(fā)生了沖突,就會立即沖上去,或斥責(zé)自己的孩子,或指責(zé)別人的孩子,這樣游戲只能不歡而散,對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不僅沒有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誤導(dǎo)寶寶,讓他們以后也粗暴地對待沖突。
建議家長看到孩子們發(fā)生沖突時,先不要參與,靜靜地觀看孩子是怎樣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的,如果解決得好,家長可以鼓勵表揚,如果解決得不好,家長再去幫忙也不遲。其實家長要相信這些孩子,他們有自己的處事方式。
敢于申辯
有時候孩子間沖突了,家長會責(zé)問自己的孩子,“你怎么搞的?”有的孩子會默不作聲,這樣對孩子不好。第一,孩子無法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第二,無法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緒,對心理發(fā)展不利。所以家長要以民主、和藹的態(tài)度鼓勵寶寶申辯,對寶寶的行為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為寶寶以后行事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
培養(yǎng)寶寶獨立做事
2~3歲的寶寶獨立性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一切,認(rèn)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有時候就會要自己做這做那。那么這個時候,可以讓寶寶獨立做一些事情,滿足他的這種需求,讓寶寶像個獨立的人似地去交往,發(fā)展寶寶的個性。
比如,讓寶寶做個“通信員”,幫爸爸媽媽傳話、送東西,讓寶寶獨自給親人朋友打電話,讓寶寶獨自與小伙伴交往,學(xué)著分享、協(xié)商,解決沖突等。
1~3歲寶寶交往智慧發(fā)展進程
1歲2個月
探索行為——有看護人在的情況下,寶寶開始探索周圍環(huán)境
違拗行為——社會交往中,對于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事情,顯得很急躁
情緒表達——為找不到玩具而哭
與人交往——主動與成人交往,如把玩具扔到地上,用動作和聲音支使成人去撿
1歲5個月
自我意識——對于自己身體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尋求幫助——當(dāng)面臨不明白或要求很高的情況時,希望成人幫助他控制情緒
接納周圍人——接受一些除家人外的熟悉的人,如保姆,鄰居
模仿行為——模仿家務(wù)動作
分享行為——與別的孩子玩,會給別人玩具
1歲9個月
社交準(zhǔn)則——開始關(guān)注常規(guī)行為,和“應(yīng)該怎樣做”
親社會行為——旁人感到難過時,孩子會做出一些安撫行為
同輩交流——沒有正式成熟的同伴游戲,但是開始明白另外的人可以加入到游戲當(dāng)中來,喜歡進行平行游戲
2歲
情感發(fā)展——表現(xiàn)出最早的復(fù)雜情感,如驕傲、羞恥和負(fù)罪感等
情感表達——開始用語言來表達、解釋自己的情感
移情發(fā)生——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現(xiàn)
親社會行為——安撫的方式更為合理
引人注意——做出一些“成就”,很自豪、高興,想讓別人也注意到
2歲5個月
情感發(fā)展——開始表現(xiàn)出復(fù)雜的情感,如羞愧、尷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感
情感表達——能用諸如高興、悲傷、生氣這類詞來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增強
同情心——開始表現(xiàn)出同情心,善良的一面
人際交往——開始建立友誼,與同齡人交往日趨復(fù)雜,并表現(xiàn)越來越積極
獨立性——獨立性越來越強,分離焦慮的情況越來越少
2歲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