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了一些非食物的東西,就叫吃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孩子患有蜘蛛蟲、鉤蟲等寄生蟲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
兩歲到五歲的孩子同類相食的頻率更高。他們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吃紙、墻皮、泥土、煤渣等東西。因為孩子吞下非食物的物品時不知道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無害的,所以很容易吃到對身體有害的東西。
而且孩子的同類相食一般不容易被父母發(fā)現(xiàn)。他們故意避開父母,在晚上或者獨處時做出這種行為,使得孩子的同類相食更加危險。
孩子們自相殘殺的危險是眾所周知的。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食人行為,應該抓緊時間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批改時,我們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1.規(guī)律飲食。在糾正孩子飲食異常的過程中,定期給孩子喂食是非常重要的。一到三歲的孩子一天可以吃五頓飯,三到六歲的孩子一天可以吃四頓飯。同時,可以在晚餐中安排糖果和零食,這樣零食就可以完全去除,孩子可以在胃腸道休息一段時間。方便孩子定時進食,建立生活節(jié)奏,協(xié)調全身生理功能,從而大大改善不同食物現(xiàn)象。
2.父母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吃飯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不要讓孩子只吃自己喜歡的一些食物,而忽略了其他對自己健康有益但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尤其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對孩子挑食。讓孩子知道,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價值,如果你選擇你喜歡的,對你的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父母不應該哄騙或強迫孩子吃飯,也不應該分散孩子吃飯的注意力。
3.強制措施,如果孩子吃了某種異物形成習慣,家長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進行治療。除了阻止孩子吃不同的食物,他們還可以懲罰孩子,讓孩子有這樣的感覺:吃不同的食物不好,因為會被懲罰。比如孩子吃書頁,家長就把書收起來,在這一天之內不給孩子好吃的,同時告訴孩子。家長要注意,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不要懲罰得太重,容易導致孩子的身心疾病。
4.在固定的地方吃飯。為了形成良好的就餐氛圍和愉快的環(huán)境,讓會走路的孩子和大人一起在餐桌上吃飯,盡量自己吃,不要被喂。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就不要再讓孩子用勺子吃飯了。父母應該讓他們學會使用筷子,并教他們的孩子一些用餐規(guī)則,這樣他們就可以禮貌地吃飯。父母一定要阻止孩子邊玩邊吃或者邊吃邊看電視,盡最大努力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父母不應該控制環(huán)境條件來防止他們的孩子在三到四歲的時候吃得不同。這時,父母可以初步運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食人行為。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適應也不服從父母的教育,但如果長期堅持用這種方法,孩子會慢慢接受。家長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不能吃什么,簡單生動地描述吃了這些物品后的后果,讓孩子對食人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從而在行動中主動糾正食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