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教師在體育競賽中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幼兒。教師對于比賽結果的過分看重--事先多次要求幼兒力爭第一而沒有告訴他們女口何去爭第一,在比賽場地上對裁判規(guī)則的幾次質疑,對比賽過程的一些焦慮與緊張反應,都使孩子隱隱覺得勝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卻忽略了其他。應該說,這位作者抓問題比較準,她看到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實質性的問題。
。ㄎ澹┙鉀Q問題的方法
撰寫幼兒教育案例的目的,不是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解決問題是案例重要的一環(huán)。在這一部分內容中,需要詳細敘述解決問題的步驟或過程。敘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即時解決問題,事后解決問題,還有羅列解決問題的種種設想。
《貝貝摔倒了》的作者是這樣敘述的:
貝貝小朋友走路時不小心摔倒在地,教室里發(fā)出了哄堂大笑,老師忍不住說:"你們知道什么叫幸災樂禍嗎?"許多孩子都搖搖頭。老師又說:"幸災樂禍就是看到別人遇到困難,不但不去幫助他,反而去嘲笑他。你們說說,這樣的行為好不好呢?"孩子們都說:"這樣不好。"剛才那幾個笑聲最響的孩子都難為情地低下了頭。隨后,教師組織小朋友就"看見別人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幫助別人有什么好辦法"進行了討論。小朋友們積極地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通過討論,孩子們積累了一些方法。(節(jié)選自《案例研討實錄》,《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這個案例中,作者將解決問題的方法直接寫在其中,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即時解決問題"。而在《當孩子面對競爭》中,作者采用的是"事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位教師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王楠姐姐的眼淚"、"聶衛(wèi)平叔叔的故事"、"在比賽的最后一分鐘"、"贏得世人尊敬的中國女排"等故事,采用"一天一個小故事,一天一點新感動"的故事導行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應該說,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案例中敘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既有基本的模式,又無定法。關鍵在于將解決問題的方法交待清楚,以供讀者(研究者)參考、評論。
。┰u析
評析,有時是反思或討論,一般地說,可以讓讀者(研究者)深化對案例的認識。對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應是教師自身真誠的教學感悟,是對教學的自我審查。
有的教師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夠理論化,上不了臺面。"。于是硬套上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大而空的理論或者與本案例聯(lián)系生硬的理論,以至于這些教學案例千篇一律地戴同一頂"理論帽子"。其實,教師的顧慮是多余的,只要寫出自己對相關問題的真實感悟就會有價值。至于理論的提升,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或許正是由于教師一次次"不好意思",而沒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反思寫出來,因此失去了積累思考的過程,最終陷入難以進行理論提升的困境。
六、教師在分析案例(反思)時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1)找準問題的癥結,尊重自己的實踐性學識,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2)嘗試提取案例中的理論成分,從案例中分析理論要素,把實踐的經(jīng)驗和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jù)"的層面,從中體驗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上升為教育理論的過程,促使自發(fā)的行為轉變?yōu)樽杂X的行動。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教學案例的價值實現(xiàn)具有長期性和長效性。
(3)要從案例中得到啟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對照自身的教學觀念和行為,不斷改進,并學會感悟案例中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理念支撐,以不斷改進自己教學觀念,提高教學素養(yǎng)。
(4)案例的分析研究不要過分地集中于個別情境或者特殊問題,而應分析教學的基本特點以及值得研究的問題,注意對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把握好"收"與"放"、點與面的關系。
鄭金洲博士認為,評析的作用至少可以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其一,評論可以為同一論題提供多種不同的視野。同樣是一個論題,每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和經(jīng)歷出發(fā),可能提出的是多種不同認識。例如同樣是分析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的說法不一定等同于學校管理者的說法,師范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決策部門人員和社區(qū)工作者又可能別有一番高論。每種認識都促使大家對案例有更進一步的思考,不一定要給出正確的答案。
其二,評論可以把案例與研究連結起來。評論者一般既會對事件中的問題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時也會進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這些問題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其三,評論也可以提出可供選擇的不同的實施策略。案例中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一定范圍,而集思廣益的討論,可以反映出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當事人提供其他切實可行的方案。"(引自《案例教學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撰寫評析要特別注意針對解決問題方法的得失進行評論,同時,盡可能避免自己的成見或偏見對事件評析的影響。撰寫者對案例中所涉及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些成見,這些成見可能是合理的,也有許多是不合理的。若在評析時依據(jù)的是不合理的成見,則評析的結論可想而知也往往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