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艷說,簡單的懲罰或強迫孩子認錯并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他的錯誤,反而會讓孩子混淆對錯觀,即使要懲罰孩子,也要讓孩子清楚地明白,他到底是因為什么受到懲罰的。
效仿心理
"爸爸媽媽不也經(jīng)常不認錯嗎?"
分析: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愿,但他們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一旦自己犯了錯,也不會主動向孩子認錯。
對策:"身教重于言教,家長平時怎么做,孩子自然會學習和模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趙秋艷說。
為了改掉孩子死不認錯的壞毛病,當家長犯錯后,要給孩子認錯。如家長不小心踩壞了孩子的玩具,這時家長應(yīng)該放下面子,主動告訴孩子玩具是自己不小心踩壞的,真誠地請求孩子原諒。同時,家長還可以借此機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如果能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積極彌補過錯,就會獲得別人的原諒。
一位家長正在和小孩交流。教育專家建議,當孩子不愿認錯時,家長不要急于糾正,要尋找孩子不愿認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