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我在埃斯特學院讀九年級。因為我在之前的學校是全班第一名,所以我想在新學校也能拿到同樣的成績。但事與愿違,我原以為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拿到A,結果一科也沒拿到A。事實上,在九年級一整年,我都沒有拿到A。
剛開始我有點兒震驚,這怎么可能!但是在我的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我和所有的同學都意識到,我們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慢慢學會了應對逆境,學會了如何面對失敗。這是我童年時代學過的最寶貴的一堂課。我明白了快樂不一定是拿第一名,快樂不一定要追求完美。這并不意味著我變得沾沾自喜,相反,我在埃斯特學院變得更加努力。同時,我也意識到,不管我多么努力,總有人比我更努力。
你必須先嘗試失敗,才能面對失敗。無論你和家人玩"大富翁"游戲、在學校拿高分還是爭取諾貝爾獎,你只有學會接受失敗,才能獲得真正的功。生命不是擲骰子,生命是一連串失敗所組成的游戲。那些事業(yè)有成的快樂成人即使遭遇失敗,他們也不會垂頭喪氣。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失敗,不管是在埃斯特學院還是在其他地方。最重要的是,我們即使遭遇挫折,也要鼓起勇氣振作起來。應對逆境并不是成人獲得快樂的唯一要素,但它卻是打開永恒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
在童年時期培養(yǎng)應對逆境的能力有很多種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小時候建立安全型依戀。這也是我在第4 章介紹五步循環(huán)法時,把"聯(lián)結"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因。
你可以教會孩子樂觀,但你必須以身作則,時常對自己說:"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許多筋疲力盡的大人都不再說這樣的話了。但是這句話對孩子很管用,你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會越容易解決問題。
而且,與其努力保護孩子不受挫折,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應對挫折。應對逆境最好的辦法是面對困難,吸取教訓,永不放棄。你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讓他下一次做得更好,逐漸達到精通的程度。你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正如詩人拉迪亞德· 吉卜林在《如果》一詩中寫的那樣:
如果你遇到驕傲和挫折,
把它們當騙子看待。你可以把這兩句話告訴孩子,并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驕傲和挫折是騙子。知易行難,但這也是父母和老師非常具有創(chuàng)意的一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