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歲嬰兒哭的意義
對于2~3歲的嬰兒,經(jīng)常啼哭,會影響身心發(fā)展。這時的啼哭多與生活經(jīng)驗不足,生活能力低下,或遇到力不從心的事情有關(guān)。如走路時不小心摔一跤會哭、積木老是搭不好會哭、自己的需要未能得到滿足時也會哭等等。這類哭是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盡量減少孩子哭的次數(shù)、縮短每次哭的時間、降低傷心程度。對這個年齡階段嬰兒的哭父母需要重視,因為它往往是不良情緒的反應(yīng)。父母要盡量做到哭前積極預(yù)防、哭時正確對待、哭后加強教育。
、倏耷胺e極預(yù)防。注意觀察嬰兒哭之前的征兆,自然而不勉強地轉(zhuǎn)移嬰兒的注意 ,改變原來所處的情境,把嬰兒從“想哭”、“準備哭”的體驗中引導出來。例如:送孩子去托兒所,嬰兒往往會在快要到達時因不愿意離開父母而哭啼。父母在孩子啼哭前就對孩子說:“老師、家長都不喜歡愛哭的孩子,好孩子不哭”,孩子入托兒所后,父母應(yīng)迅速離開,讓孩子盡快進入小伙伴的集體里,淡化對父母的依戀。避免啼哭發(fā)生,當嬰兒在走路時摔跤后,父母應(yīng)該馬上說:“寶寶是個勇敢的孩子,有點痛也沒有關(guān)系。”對于嬰兒的過高需要、不適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可能會發(fā)生哭鬧,如看到新穎的玩具非要買時,父母可以使用一些辦法,把孩子的興奮點從當前的事物轉(zhuǎn)移到其他事物上。其實防止孩子哭啼的根本方法還是在于對孩子早期進行良好行為和品德的培養(yǎng)與教育,不溺愛、不嬌慣、不遷就,對于孩子的自控表現(xiàn)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于孩子的任性、撒潑等不能自控的行為,堅決制止和否定。對孩子的需要,應(yīng)該滿足的、能夠滿足的,就滿足,不能滿足的、不該滿足的就堅決不滿足,千萬不要以是否哭鬧,或哭鬧的程度的大小作為滿足的標準,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哭鬧為要挾手段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诳迺r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同任何事情一樣,都有發(fā)生、發(fā)展和消失的過程。如果預(yù)防性措施不見效果,孩子仍然哭鬧了起來,越哭越傷心,那么要采取多種方法對待。第一種是,父母采用嚴肅的態(tài)度,厲聲訓斥制止,不讓其繼續(xù)哭鬧下去。這種方法往往是會有效的。但要注意場合,盡量避免在眾人面前嚴厲批評,否則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反而哭鬧得更厲害。第二種是,父母耐心等待,讓其“哭夠”、“哭完”、“不想哭了”。在此期間,父母對孩子不加理睬,對孩子無任何表示。三、五分鐘后,孩子自覺沒趣,哭鬧狀態(tài)有所變化,或者哭聲變小、或者強度減弱、或者斷斷續(xù)續(xù),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父母立即采用巧妙方法,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引進新的情境,從而有效地使嬰兒停止啼哭。巧妙的方法很多,如說:“哭多了,眼睛會壞的,看不見電視了”、“這么多眼淚,用瓶子裝起來多好呀”、“給寶寶照個哭相多好看啊”等等,會把孩子逗笑的。
、劭藓蠹訌娊逃。當嬰兒長到二、三歲時,每次哭后。引導嬰兒回憶哭的過程,找找產(chǎn)生哭的原因,分析一下該不該哭,哭有什么壞處,以后遇到這種事應(yīng)該如何辦等等。通過這樣的教育,哭的次數(shù)會逐漸減少。
三、嬰兒情緒表現(xiàn)特點
嬰幼兒的情緒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偾榫、外部性。即隨外部情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或者減弱甚至消失。
、诩、沖動性。即高興時馬上會手舞足蹈、笑逐顏開;憤怒時馬上會咬牙切齒,暴跳如雷。
、蹠簳r性。即指某種情緒的持續(xù)時間不會太長,就是大人不管他,到一定時間后,這種情緒也會變化的。
、芘c生理需要有關(guān)。特別是在嬰兒時期更為明顯,饑餓與身體不舒適時就會哭,吃奶時就會笑。2~3歲的幼兒也會常常因為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情緒表現(xiàn)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