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墻飾環(huán)境是指教室里幼兒視線以上,面積最大,起裝飾、欣賞作用以及拓展幼兒認識與經驗的墻飾,其面積大約占到整個墻面的2/3,多數主墻飾的外面還會有一個畫框。它是班級里最顯眼、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墻面,只要幼兒進入教室內,就會注意到它。主墻飾是整個教室環(huán)境的點睛之筆。主墻飾是潛在的教育環(huán)境。它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班級環(huán)境,引起幼兒的觀賞愿望,拓展幼兒的認知視野,延伸幼兒的活動興趣,帶給幼兒參與的成就感。在布置主墻飾時,墻面的背景是基本固定的,只是里面的內容要隨著幼兒的經驗、教學目標和活動主題而不斷變化。
1、內容的系列遞進變化教師要結合各年齡班的教育任務、學期目標、季節(jié)以及節(jié)日的變化而變化主墻飾的布置。比如:剛開學時,教師可以在墻面上布置"我們的新家"、"假期到過的好地方"等主題,之后隨著學期的推進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布置"我認識的蔬菜和水果"、"動物之最"、"我知道的運動項目"等主題。再比如:大班初期,結合"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教師可以把小學設計成遠景呈現在墻面上,因為"上小學"對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還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等大班第二學期參觀過小學以后,就可以把小學設計成中景,要讓幼兒能夠清楚地看到學生們上課、做操、游戲的情景,便于幼兒把對小學的了解添加到墻飾中去;到了大班末期,小學又作為遠景,掩映在社區(qū)、公路、立交橋的圖畫中,以啟發(fā)幼兒思考:如果要安全到達學校,是走人行橫道還是過街天橋呢?會經過哪些公共場所、涉及哪些標志、注意哪些危險呢?
2、細節(jié)的豐富和改變教師應結合近期的主題活動內容、幼兒關注的熱點問題、班級主要活動來隨時更改畫面的局部與細節(jié)內容。例如:隨著新的教學活動主題的出現,小兔子的形象可以換成小狗、小貓、小猴子等。這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可以隨時和環(huán)境互動,始終有新鮮感。
3、多方面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主墻飾的布置要能夠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要能拓展幼兒的思維。例如:"秋天的景色"的繪制要和"秋天的氣候"、"秋天的活動"(放風箏、拾落葉、做樹葉標本)結合起來,以便滿足幼兒的多種表達方式。再比如:小班幼兒的學期認知目標是"認識形狀和顏色、能對4個以內的物體進行點數以及認識常見的動植物"等;情感目標是"喜歡和同伴相處、愛上幼兒園、愛小動物"等;健康的主要目標是"不挑食,喜歡吃蔬菜水果"等。為了實現幼兒發(fā)展的這些目標,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主墻飾:
在一片黃土坡上,有一只穿著綠色襯衫、深紅色裙子的小兔子正從遠處走來。它挎著一只裝滿蔬菜和水果的籃子。離它不遠處,有一排紅白相間的小房子掩映在綠樹中間。方形的窗戶、三角形的煙囪,讓房子看起來漂亮極了。兔媽媽正圍著圍裙給小兔子做好吃的蘿卜呢。
在這個畫面中,小兔子的形象和小朋友很接近,符合小班幼兒喜歡擬人化情境的特點;同時,畫面又告訴了幼兒兔子的食物是蘿卜,這樣幼兒就可以幫助小兔子粘貼蘿卜。這個墻飾啟發(fā)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滿足了他們發(fā)展的中長期目標:
◆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認識紅、黃、綠等顏色。
◆感受季節(jié)的特征。
◆感知小兔子的生活習性:愛吃蘿卜、愛吃菜。
◆對家庭親情的認識(通過小兔子折射自己的家)。
◆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點畫、裝飾環(huán)境。
◆愛護小動物:為兔子制作蘿卜、為小兔子找伙伴(用棉花粘貼小兔子)……4、引發(fā)幼兒行為與情感的參與要想引發(fā)幼兒的深層參與,教師需要在墻面的設計上巧用心思,深入挖掘墻面的情感和社會教育價值。請看下面這個案例:
某年的元旦前夕,大班教師設計了一個新年老人背著口袋在雪地中走的背景墻飾,畫面上方還設置了新年倒計時牌。口袋是用皮筋系在新年老人的肩膀上的(拴在墻上的一個掛鉤上),并用一圈皮筋扎住,口袋底部有一個拉環(huán)一直垂到幼兒可以夠得著的高度。老師說:"新年快到了,有誰想要送給好朋友禮物,就可以將口袋拉下來,把禮物放進去。但是,不能偷看里面的東西哦!新年聯歡會那一天才能打開。當然,爸爸媽媽也可以送禮物給自己的孩子喲!"孩子們聽了以后非常興奮,每一天都有人往口袋里面放禮物。
一個孩子給搬家到廣州的好朋友寫了一封信,把它放到了口袋里。教師知道后悄悄地聯系了那名小朋友的家長,請那位家長寄來了孩子在廣州生活的光盤,還有他也想念小伙伴的錄音帶,教師把那名幼兒在廣州的活動錄像光盤和錄音帶放到了口袋里。一位爸爸將自己的一枚勛章帶來,希望在元旦聯歡會上讓他的孩子知道:"雖然爸爸不能經常陪你,但是爸爸非常愛你。寶貝這么乖,爸爸才能安心地、出色地完成工作。"……隨著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教師發(fā)現有的幼兒坐立不安起來。他們問周圍的同伴是否給自己送了禮物,有的還用"你給我一個,我給你一個"進行交換。其實,他們不知道,教師會在聯歡會的前一天在幼兒們都被接走后,打開禮物口袋把禮物清點一遍,沒有收到同伴或家長禮物的小朋友都會得到老師的禮物。
聯歡的時刻終于到來了,當教師把口袋從新年老人的背上取下來時,孩子們的目光中都充滿了期待。教師讀了那位小朋友寫給廣州小朋友的信,也把廣州小朋友郵寄來的錄像給大家看了,小朋友間的友誼因此得到了升華。教師還讀了那封爸爸寫給孩子的信,孩子聽到后感動得哭了……小小的主題墻飾,成為師幼、同伴、親子間互動的橋梁。
要體現預期計劃與隨機調整的統一,實現幼兒的興趣需要與長遠發(fā)展的統一、集體教育與個體需要的統一,教師在墻面布置時就要隨著幼兒的能力發(fā)展、興趣愛好、探究需要調整,為兒童的認識與探索提供及時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