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珍視和利用兒童的自然智慧,堅持科學保教;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需要加強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指導,對不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做法要堅決取締;對于家長來說,應擯棄功利,不能想當然地為孩子“謀劃”未來;對于學前教育之外的其他學段來說,需要用正確的價值取向,激勵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
14.
一、膽怯行為形成的原因
(1)影響幼兒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
①遺傳的作用。
人的神經系統(tǒng)類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氣質影響著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現(xiàn)。研究還表明,神經系統(tǒng)的某些遺傳特性可能影響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緩某些行為方式的產生和發(fā)展。
②家庭的影響。
家庭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研究證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圍和父母的性格對兒童的性格形成有明顯的影響。還有,家庭的政治經濟地位、父母的文化素養(yǎng)、為人處世方式、兒童出生順序等因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性格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
③幼兒園教育的作用。
幼兒園的教育和教學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導作用。
④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
二、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怯
教師應該耐心地幫助孩子,使孩子會從教師的話語中、行為中感受到關愛和信任,這對孩子消除自卑非常重要。
1. 我們要消除孩子的膽怯,需多鼓勵孩子。老師要多給那些膽怯的孩子必要的關懷。開始,孩子只要有一些進步,都要給予熱情和真誠的鼓勵,孩子最相信老師的權威,最相信老師的評價。所以,老師的幫助就非常重要的。而且老師要經常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幫孩子重建自信,主動叫他回答問題,還要用贊賞、默認的眼光看著他,這樣,孩子在老師的不斷表揚和反復鼓勵下,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增強了大聲講話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講話時的緊張感,從而克服膽怯。
2. 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歡快的氛圍,如區(qū)域活動、娃娃家等。在這種氛圍中,孩子的個性可以盡情展露,也利于他講話、笑鬧、蹦跳,無所顧忌。還有利用角色游戲,能讓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勢利導,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說教。
3.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有利于克服膽怯行為。我們不必事事?lián)屧诤⒆忧懊妫槐匕阉麄冋疹櫟脽o微不至。我們可以明白地告訴孩子他們應負責的范圍。逐漸讓孩子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把責任的接力棒傳到孩子的手中,如:值日生。
活動設計:
16.原因分析:
• 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
• 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對家長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與家里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家時,心理上產生放松的感覺,已有了榮譽感,需要在集體中獲得一定的認可。2由家長自身的原因造成。
• 溺愛孩子,對他們放松要求;保護過多,對孩子包辦代替;教育方法不得當;忽視了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教育目標: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禮貌用語,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 通過開展“文明禮貌伴成長”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以教師為榜樣,帶動幼兒,影響家庭。
• 通過看看、說說、畫畫、玩玩的方式,幫助孩子懂得文明禮貌的重要性。
• 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并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
【教學準備】
1、課件、小螞蟻頭飾。
2、讓幼兒提前搜集的螞蟻資料等。
3、幼兒已有跳集體邀請舞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