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家長入園焦慮的常見類型1.1啰嗦型入園前一天,此類型的家長就帶著孩子到幼兒園來熟悉環(huán)境,首先仔細看了活動室里的各個房間,哪里是衛(wèi)生間,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寢室,還要摸摸被子的厚薄,看看空調(diào)的位置,然后家長開始向老師不停地說孩子在家里的成長狀況主要述說孩子的生活習慣、喜好與個性及一些注意事項等,例如:孩子在家里睡覺要家長陪,我們要講很多的故事給他聽,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睡著,孩子體質(zhì)差一受涼就容易扁桃體發(fā)炎一掛水就要一個星期,你幫我多照顧點,要不要再帶個厚點的被子?家長一般會細化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他們把擔心全寄托到老師的身上反復說了幾遍,才帶著孩子離開。等到孩子入園后他們還會把這些問題再重復問老師,他們的心里全是對孩子的擔憂和不放心,所以顯得啰嗦。
1.2陪哭型此類家長們的特點主要有:
1孩子入園陪送人員多。在幼兒入園第一天幾乎是一家?guī)卓诎职謰寢尅敔斈棠潭紒硭秃⒆印?/p>
2.送完孩子后不愿離開。當幼兒被送到教室里,家長的眼睛早就紅了抱著孩子,不舍得放手老師必須從他們手里把孩子搶下來并催著家長們放手、快走一些家長就是不愿意說"我再陪會兒"。
3.家長情緒影響孩子。有些家長將孩子送到教室后,邊離開邊抹眼淚家長的這種情緒將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們本來稍微平息的情緒又再次調(diào)動起來,哭得更厲害了。
1.3偵探型此類家長長時間留在學校中目的為了觀察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狀況。孩子第一天入園有的家長還特地請了一天假,想專門陪孩子上幼兒園,往往造成孩子對家長依賴性強同時還很容易影響其他孩子的情緒,無法讓孩子自主接受集體生活。曾經(jīng)有一個家長在學校觀察孩子半天時間,還用手機拍攝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場景,就像電視里搞偵探的專業(yè)公安。
2新生家長入園焦慮的對策建議2.1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入園焦慮期開學初幼兒園邀請幼教專家給新生家長做了專門的幼兒入園教育,系統(tǒng)的分析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如:哭鬧、怕生、不吃飯、夜醒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入園焦慮的正常表現(xiàn)讓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做好心理上的調(diào)適,在新生家長會上,老師向家長詳細了解每個孩子在家里的生活習慣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這樣有便于老師進行個別教育。告訴家長一般新生入園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畢竟換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要單獨面對很多人很多事情所以哭鬧是很正常的。同時,指導家長從心理上和物質(zhì)上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如:帶孩子參觀新幼兒園,和孩子共同準備書包,放上孩子的衣物和喜歡的玩具,多講講幼兒園高興的事情讓孩子對幼兒園充滿新奇和渴望,在作息上調(diào)整孩子的進餐和睡眠時間,基本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等。
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從細節(jié)中更好的指導家長配合做好準備工作。如:有的孩子午睡有戀物習慣,可以入園前幾天讓孩子帶來,不要一下子就"斷奶",否則孩子會一下子失去安全感應,慢慢逐步過渡到獨立入睡有的孩子特別依賴奶奶,早上入園時是否可以考慮讓父母送,這樣避免孩子和奶奶相互影響不良情緒,有的孩子在進餐和入廁方面能力較弱,建議家長在家里要建立穩(wěn)定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教會孩子正確拿調(diào)羹,不湯泡飯,吃完再離開,杜絕邊跑邊喂的現(xiàn)象。有的孩子由于心理上的不適應會帶來生理上的不舒服,如:生病發(fā)熱肚子痛等,也有的孩子體質(zhì)弱容易受傳染,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的身體情況,確實身體不舒服的建議孩子休息。有的孩子入園焦慮在行為上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或獨自抱著玩具的孤獨行為,這類孩子主要是由于孩子在家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家庭中的成員平時對孩子順從性大,她們對新環(huán)境不信任,不會和同伴游戲,沒有建立正確的交往方式,有些舉動是模仿成人,如喜歡你就親一下、掐一下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用正確、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感,多提供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與同伴分享、輪流的交往能力。
2.2用真誠的態(tài)度和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要取得新生家長的信任,溝通是最重要的,很多的理解和包涵都在溝通中達成一致性,也會化解許多的矛盾。象第一種啰嗦型的家長,她們主要是對孩子生活能力的擔憂和焦慮,老師要耐心地聽取她們的意見,對于不影響班級常規(guī)要求的建議可以采納,如,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加照顧,從細節(jié)著手,讓家長對老師的工作取得信任。有的家庭中有六位家長整天圍著孩子轉(zhuǎn),還不包括其他親近的人,她們在對待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上持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她們還會把這些矛盾帶到幼兒園,從而引起對孩子性格和能力的焦慮。年輕的父母則擔心孩子不能適應集體生活,調(diào)皮注意力不能集中都怪被老人慣壞了,怕孩子不聽老師的話,要求老師對孩子嚴格一點。這類家庭在幼兒園中越來越多了,老師要當好家庭教育的向?qū),幫助家長建立統(tǒng)一的家養(yǎng)方式,達成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一致性,對于年輕的父母可能好溝通一點,有的問題開門見山就能達成一致,而在祖輩的教育問題上就要多花點心思,需要更多的耐心,要認可祖輩對孩子付出的精力,用溫和的態(tài)度建議,她們改變某些方法以促進孩子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同時,還要多依靠年輕的父母去調(diào)節(jié)家庭關系融洽家庭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