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活動"消防員叔叔了不起"中,討論了消防車上有什么之后,我用"消防車上有那么多東西可以幫助消防員滅火,那么消防員叔叔自己要帶東西嗎"這一提問將討論的重心自然地轉移到消防員身上。再如在學習《相反國》的故事時,我用"在相反國里小熊發(fā)生了哪些事情"和"如果你是小熊,你以后打算怎么辦"兩個問題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小熊和小動物們的想法。啟發(fā)幼兒進行換位思考。
3.提問要考慮幼兒年齡的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是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教育原則在實踐中的運用,即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一般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提問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雖然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但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教師要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經(jīng)驗、不同水平、不同個性,正確估計幼兒的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問題。對班級中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們經(jīng)常讓他們回答有難度和靈活性較大的問題,讓他們重新組合所獲得的信息來尋求答案:對中等能力的幼兒;A性和綜合性的提問起到了鞏固教學效果。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對于能力相對弱的幼兒,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經(jīng)過認真思考便能回答的問題,來幫助這些幼兒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對幼兒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數(shù)幼兒,要使每個幼兒都有回答的機會,如只限于提問少數(shù)幼兒而冷落大多數(shù),那么就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注意調(diào)動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的幼兒,要耐心引導和啟發(fā),不能指責,對于積極回答的幼兒要給予鼓勵,使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以達到預期效果。此外,提問時,教師還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問的一些基本規(guī)則,如問題中心要集中,用盡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語音、語調(diào)要突出問題的中心和重點等。
4.提問要多設計開放式的問題開放式的提問,沒有固定的答案,它不受語言和情節(jié)的限制。既可以為幼兒提供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又有了一定的難度。幼兒需要聯(lián)系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實際進行分析推理,從而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應當多設計一些有思維指向的開放性問題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從不同的"你認為接下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如"如果……,那么……"來會發(fā)生什么""你喜歡誰,為什么""你認為應當怎樣做""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會怎么辦""關"你最喜歡這本書的哪一頁"于這個問題你還有其他看法嗎""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在針對"這幅畫講了些什么"這個問題時,幼兒可以從人物動作、表情、語言、心理及背景等角度進行觀察和講述。由于這個問題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將理解的內(nèi)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有利于幼兒積極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教育需要智慧,教學需要策略。課堂的提問是影響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應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提問的藝術。在新一輪教改中,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提問的技巧,課堂上靈活地運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