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奇、好問、好動,每次在整理孩子的衣服時總能發(fā)現(xiàn)孩子們把那些吃過的食品包裝紙、盒子等當寶貝似的藏在口袋里,一有機會就偷偷地拿出來玩,發(fā)現(xiàn)被老師看見了,馬上塞進口袋,把口袋捂得牢牢的。有時候走在路上也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把可樂瓶放在腳底下玩,又是推它走,又當皮球踢,玩的不亦樂乎,顯然孩子是喜歡這些東西的。在日常生活中,這些東西都被歸為廢舊材料,所謂廢舊材料是指每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wèi)生的廢品,它們隨處可見。大多數(shù)家庭把這些廢舊材料當作無用的垃圾處理掉,其實,每一種廢舊材料對幼兒來說,都具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應(yīng)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幼兒身體動作的發(fā)展依賴于對玩具的操作,玩具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條件,它不僅是幼兒體育活動的輔助材料,還是幼兒體育活動的操作材料。如今許多幼兒園的體育玩具琳瑯滿目,如小城堡滑梯、旋轉(zhuǎn)滑梯、攀登架、鉆洞等,它們吸引了許多幼兒參與,但這些這些玩具都是一些高結(jié)構(gòu)玩具,它們玩法單一,且組織集體活動時,又顯得人多器材少,要排隊等待,影響到幼兒活動的情緒,興趣也就低落了。況且許多玩具價錢都比較昂貴,這無疑給經(jīng)費緊缺的幼兒園帶來了更大的負擔。因此,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們嘗試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了許多體育玩具,在這方面開展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一、激發(fā)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體育玩具的興趣
興趣是完成某一任務(wù)的必要條件,孩子比較好動,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一天,班上朱鴻杰小朋友拿來了一輛車,那是用幾個酸奶瓶做出來的,這個玩具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這個玩具是用什么做的?""這玩具是哪兒買的?"……孩子們睜大了好奇的眼睛仔細地看著,為了滿足孩子們好奇心,我請朱鴻杰小朋友給大家介紹,孩子自豪地說:"這是我爸爸用酸奶瓶做的。""對了,我們生活中有不要的東西可以用來做玩具。"我邊告訴幼兒邊拿出了以前自己做的幾樣玩具,如用雪碧瓶做的降落傘、用盒子材料做成的爬墊等。并當場用可樂瓶和馬夾袋做了一個降落傘,孩子在看看、說說、玩玩后一下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都想自己嘗試做做這些玩具。
二、挖掘家長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體育玩具的資源
1、在收集廢舊材料的過程中謀求家長的支持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收集廢舊材料光靠老師、小朋友的參與是不夠的,只有家長的支持才能使我們收集到的材料面廣、量多,所以我們利用家訪、開家長會等一切有利的機會動員家長參與到收集的行列中。起先家長也感到很困惑:這些東西要來干什么?有什么用呀?經(jīng)過我們老師的解釋說明家長明白了:"噢,原來這些廢舊材料還真有用呀!"這樣家長就很積極地配合自己的孩子,積極參與到收集的行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了家長的參與后,收集的材料也比較的豐富了。有各式各樣的盒子、舊的掛歷、各種瓶瓶罐罐、塑料袋、報紙、蛇皮袋、稻草、廢舊牙刷、舊襪子、不穿的毛衣、葉子,水果凍盒子等等。另一方面有了家長支持使收集來的東西做好安全方面監(jiān)督保護工作也得到了保證。
2、在制作體育玩具的過程中發(fā)揮家長的潛力
制作玩具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內(nèi)心和意志,對于孩子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就充分運用了家長資源,組織親子制作比賽,讓家長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家長的參與性也很強,很多家長憑借自己的職業(yè)特點,運用自我優(yōu)勢制作了各具特色的體育玩具。如有的家長是木匠,他們就用木棍做成了小推車,用幾根竹條做成擔架、竹梯子等等。媽媽的手都很巧,她們用碎布和棉花以及舊毛線做成了小流星球,用夾子和彩帶做成了飛標,用碎布條和小海棉條做成的小軟棍,還用布和棉花做成了釘在墻上的拳擊袋;在服裝廠工作的家長利用一些丟棄的邊腳料做了小沙包、飛碟、布袋、長繩等。用紐扣、扣眼把幾條布棍連起來,做"火車""推拉車"等等。另有許多家長利用舊掛歷、舊報紙紙做了許多房子、小動物玩具……有了家長的支持,孩子們的體育玩具在種類與數(shù)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多。
通過制作,家長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一起游戲,共同體驗著收集、制作、玩耍的快樂,家園之間的配合較之以往更為密切,很多家長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
三、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體育玩具要回歸生活
"教育回歸兒童生活"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這幾年來最為熱切的呼聲。廢舊材料的運用是生活資源的運用,這些廢舊材料,都是從幼兒生活中來的,是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許多是他們用過的、最熟悉的。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邊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真正體現(xiàn)了教育生活化。比如,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許多家庭會時常添置更換一些家用電器,其包裝的盒子都比較大而牢固,于是我們收集來后,用它們做成"地道"、建成"房子";又如每年的中秋節(jié),許多家里都會有許多精美的月餅包裝袋、包裝盒,我們收集來把它們當作"建筑工地用的磚"運用于體育活動;孩子每天都喝牛奶,這些盒子稍經(jīng)加工,便成了體育游戲中"炸藥包"等。生活中廢舊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學(xué)習(xí)就這樣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地整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