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師在幼兒色彩畫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困惑,即:不同年齡班色彩畫主題內容確定的適宜性問題、對色彩畫活動教育價值缺乏準確的判斷、實踐操作層面上教師對幼兒色彩畫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缺乏有效的策略、對幼兒作品的分析和講評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我們試圖通過專題的研究解決上述問題,以此有效地促進幼兒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二、研究的目標
1.觀察分析幼兒色彩畫的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表現(xiàn),確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繪畫主題,有效地開展色彩畫活動;
2.探索教師在色彩畫教學活動中適宜的指導策略,有效促進幼兒藝術表現(xiàn)能力及審美情趣。
3.通過教師參與專題研究的全過程,有目的、有意識地收集整理案例,總結提煉有效的指導策略,不斷地反思調整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在新理念指導下建立新的教育行為,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小、中、大班幼兒色彩畫教學的內容確定
2.探索教師幼兒色彩畫教學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
3.教師的有效反思。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綱要》中對藝術活動的目標要求是通過藝術活動促進孩子的情感發(fā)展,使孩子能夠大膽地用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來抒發(fā)感情,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環(huán)境,受到美的熏陶。
色彩美術活動的關鍵經驗,在于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探索、感受、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以及對色彩混合與變化的體驗和表征,并能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顏色,感受色彩與其他繪畫材料的表現(xiàn)力,并能在實際操作中直覺與本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圍繞主題進行自由想象與表達。
幼兒色彩畫是幼兒用豐富的色彩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而表達孩子們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的一種方式,它具有主觀性、游戲性、隨意性和裝飾性等特點。
美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來自現(xiàn)實生活本身并且經歷過作者親身體驗過的知覺材料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重要得多。
根據(jù)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在幼兒時期,要發(fā)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游戲,從娛樂中玩,從玩耍中學。美麗的色彩刺激孩子的視覺器官,能夠引起孩子感知事物的興趣,從而產生探究事物的欲望。而色彩正是孩子感受事物最先能夠看到的。從玩中學,其教育過程就是以游戲為主。
五、研究的方法
文獻資料法:搜集與本專題有關的信息和資料,拓寬思路,提供更為完善的方法。
經驗總結法:專題研究過程中關注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撰寫有價值的活動反思。
案例研究法:針對活動采取"一課三研"的方式進行研究,采用現(xiàn)場教學研討、微格教學的手段,不斷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篩選、調整、改進,逐漸形成并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六、研究的收獲與體會
。ㄒ唬┏浞纸梃b、運用已有經驗,在實踐、研究、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找準研究的切入點。在"十五"重點課題《改善在職幼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中,我園的課題組教師在大班進行了一年多的幼兒色彩畫教學的初步嘗試,在激發(fā)幼兒色彩繪畫的興趣、引導幼兒在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中提高表現(xiàn)技能、運用色彩表達內心感受等方面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好評。我們抓住這一有效資源,請有經驗的教師在全園進行幼兒色彩畫活動現(xiàn)場觀摩答疑研討活動,如何理解孩子的想法?在活動中引發(fā)大家思考:色彩畫活動的核心價值在哪里?教師在這一活動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如何分析評價幼兒的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意義在哪里?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色彩畫寫生活動"的教師參與式體驗活動,在親身的體驗中引發(fā)大家思考,孩子在色彩畫活動中最需要什么?請教師們提出自己的疑問,講出自己的觀點。在多次的交流分享活動中,我們了解了教師們的需求與困惑,教師們也從中獲取了一些好的經驗與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師都明確了自己的任務與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興趣與情緒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在找準研究的切入點的基礎上達成了共識即:一是,觀察分析幼兒色彩畫的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表現(xiàn),把握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是形成對幼兒色彩畫教學價值的正確判斷的基礎;二是,確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繪畫主題,是有效地開展色彩畫活動的前提;三是,教師在色彩畫教學活動中適宜指導策略的運用,是有效促進幼兒藝術表現(xiàn)能力發(fā)展與提高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