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象描述小班新生入園是其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物化環(huán)境的改變會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適應。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幼兒園的哭鬧現(xiàn)象。
1.持續(xù)型哭鬧軒軒媽媽早上送軒軒來園后即偷偷走掉了。軒軒在發(fā)現(xiàn)媽媽離開后立即開始哭鬧,要找媽媽。教師百般哄勸均無效。午睡時軒軒在床上哭著睡著了,醒來后繼續(xù)哭,直到晚上媽媽來接才停止哭鬧。
2.間歇型哭鬧杰杰來到幼兒園很乖,一直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午餐時,杰杰突然哭著要媽媽。老師去哄他,姐姐不哭了。到了睡覺的時間,杰杰又坐在自己的床上哭了起來,怎么都不睡覺。老師把他帶出來,她不哭了。下午吃點心時,杰杰又看著點心哭著要媽媽。
3.感染型哭鬧晨晨早上來園后很平靜地跟媽媽說再見,后來一直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跟著老師做游戲。旁邊的小小一直在哭。一開始晨晨看著小小臉上的神情也變了樣。不一會他也張開嘴巴哭著要媽媽了。
4.分離型哭鬧琪琪來到教室后,發(fā)現(xiàn)奶奶有要走的趨勢,立刻大哭向門口跑去,被老師攔住了。琪琪一直在教師里哭著跳著。這時,教師播放了孩子們接觸過的親子音樂,琪琪的哭聲也隨之變小了。
不一會他就跟著音樂動了起來,后來一直都沒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新生幼兒園入園后存在持續(xù)型哭鬧、間歇型哭鬧、感染型哭鬧和分離型哭鬧四種現(xiàn)象。
二、原因分析(一)小班新生幼兒的年齡特點1.心理依戀性較強幼兒來到幼兒園,接觸到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這種不適感讓幼兒感到不安、焦慮、無安全感。幼兒來園的哭現(xiàn)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兒與心中依戀對象的分離而產(chǎn)生的"分離焦慮"。
2.情緒化,易受感染小班幼兒情緒化,因此其情緒易受他人影響,也特別容易轉移。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兒看到其他幼兒哭鬧后很快就哭鬧起來,一些本來哭的幼兒也會因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轉移注意力,不哭了。
3.自我中心小班幼兒還處于自我意識中,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他人的活動并不感興趣。因此雖然有那么多同伴在,他們只愿意選擇那些熟悉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人群。
(二)幼兒的實際情況1.家庭帶養(yǎng)經(jīng)觀察,持續(xù)型哭鬧的幼兒多來自隔代帶養(yǎng)或母親全職帶來的家庭。這兩種狀況都容易造成幼兒極度依賴的心理。幼兒在家庭中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事事代勞的生活方式,因此來到幼兒園后,環(huán)境的改變和凡事要親身而為的狀態(tài)讓幼兒有了本能的情緒宣泄一哭。
2.家長接送一些家長十分關注幼兒在園情況,于是在幼兒入園后依然在教室外密切關注,幼兒由于出入園,大多還沒找到樂趣所在,看到自己的親人在外駐足,難免會開始掉眼淚。此外,不同家長接送也會造成幼兒入園的不用情況,如天天較依賴媽媽,每天早上奶奶送時,他就會爽快地跟奶奶說再見,但只要是媽媽送了,就會大哭大鬧。
。ㄈ┯變旱男枰菽菰谀棠套吆缶团吭陂T邊哭著要奶奶。這時教師走過去,把妮妮抱在懷里,并一直安慰她。不一會妮妮就不哭了,并坐在桌子邊玩起了雪花片。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說人有生理、安全和歸屬的需要。幼兒的入園焦慮說明他們也有這些需要。當幼兒的需要未被滿足時,幼兒就會出現(xiàn)哭鬧現(xiàn)象。
三、策略分析(一)環(huán)境--給小班幼兒緩沖的坡度1.動物形象--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教師在前期的家訪中得知幼兒都非常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角色形象。于是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布置了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主題的主題墻,幼兒來園后立刻被墻面吸引,幾個孩子甚至還有一搭沒一搭地交流了幾句。
營造幼兒喜歡的環(huán)境,不僅要畫面鮮艷、溫馨,需要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這就要求教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要充分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
2.人物照片--抓取幼兒的好奇心教師在布置主題墻《樹》時,將幼兒的照片彩打出來貼在樹上,豆豆邊哭邊到處看,結果看到了墻上的照片。突然他跑到前面去,指著自己的照片說:"老師,這個是我。我的照片怎么在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