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方法2.1被試選取本研究選取了4-6歲的被試。被試來自北京市一所中等水平的幼兒園和一所中等水平的小學,施測時間為12月,6歲組被試已經(jīng)接受了4個月的小學教育。被試具體情況見表1。
2.2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測試2.2.1實驗材料根據(jù)交往對象的身份(長輩、同伴)和需要掩藏情緒的性質(zhì)(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可以劃分為4種情境,每種情境設計2個故事,故事中心主人公是小明,通過被試對小明的情緒表達所做的判斷來了解被試對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的發(fā)展。4個故事情境參照Friend&Davis(1993)、Joshi(1994)、Gnepp(1986)、Dennis(1998)中的故事作修改,4個故事情境由研究者根據(jù)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編寫。每個故事根據(jù)內(nèi)容繪制3張彩色圖片,圖片在電腦處理后打印成5寸彩色照片。另外,為提示兒童對表情問題的回答,配以三張表情圖像簡筆畫。
2.2.2實驗程序?qū)嶒灋閭別施測,根據(jù)標準指導語在幼兒園或小學一個安靜的房間逐一進行。8個故事情境分為兩次施測,每次4個故事。測試故事的順序經(jīng)平衡后為8個順序,隨機分配到每年齡組32個被試中。第一次施測之前進行一個熱身任務,幫助被試熟悉任務。熱身任務通過后進行正式實驗。正式實驗的程序以"收到失望禮物"的故事為例來說明,正式實驗的程序見表2。
2.2.3結果處理實驗結束后,將訪談結果進行編碼,編碼后的數(shù)據(jù)使用Spss12.0進行處理。對需要使用情緒表達規(guī)則的情境的認知(問題1)、對表情偽裝的認知(情緒的外顯表達與內(nèi)隱體驗的區(qū)分)(問題2)、對言語偽裝的認知(問題3)這三個問題,首先對判斷問題的結果賦值:如判斷正確,理由也合理計為1;判斷正確,理由不合理計為0;判斷不正確計為0。編碼由兩個評分者完成,對所有被試的理由解釋根據(jù)擬定的編碼手冊進行編碼,一致性分別為91.8%,90.5%,85.9%,對于不一致的項目討論后重新編碼。因為共有8個故事情境,所以每個被試在單個測試問題上的總分為0-8分。
2.3心理理論能力測試2.3.1實驗材料本研究的心理理論能力發(fā)展的的測試任務根據(jù)Sullivan(1994)的故事內(nèi)容改編,故事內(nèi)容更貼近兒童的生活情境,以此降低故事難度。測試內(nèi)容和指導語見表3。道具包括兩個玩偶小人、一個電話、一個薯片桶、一個玩具奧特曼。
2.3.2實驗程序?qū)嶒灋閭別施測,根據(jù)標準指導語在幼兒園或小學-個安靜的房間逐一進行。先測試一階心理理論能力,再測試二階心理理論能力。正式實驗的程序見表3。
2.3.3對結果的處理對于一階心理理論能力測試,如果被試在一階錯誤信念上的回答是"薯片",在記憶測查2上的回答是"沒見過",則為通過這一任務,計為1;其余情況均為不通過,計為0。對于二階心理理論能力測試,如果被試在二階錯誤信念問題上的回答是"薯片",在記憶測查3上的回答是"打開",在記憶測查4上的回答是"知道",記憶測查5上的回答是"沒看到",則為通過這一任務,計為1;其余情況均為不通過,計為0。
2.4統(tǒng)計分別將被試在一階心理理論能力測試和二階心理理論能力測試上的結果與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各測試任務的總分(對于單個被試來說即其在每個任務上8個測試故事的得分之和)做相關和回歸分析,在Spass12.0中完成。
3.結果3.1兒童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發(fā)展水平3.1.1對需要使用情緒表達規(guī)則的情境的認知發(fā)展趨勢的分析將被試在這一任務上的成績進行3(年齡)×2(交往對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緒的性質(zhì))的重復測量分析,結果見表4。
不論是在哪種情境中,被試對需要使用情緒表達規(guī)則的情境的認知都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3(年齡)×2(交往對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緒的性質(zhì))的重復測量分析結果表明:(1)年齡主效應顯著,F(xiàn)(2,93)=343,p<0.001;(2)交往對象身份的主效應也顯著,F(xiàn)(1,93)=8.236,p<0.01,由圖3-1可以看到,與同伴交往情境中的成績顯著優(yōu)于與長輩交往情境中的成績;年齡與交往對象身份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93)=567,p>0.05;(3)需掩藏情緒性質(zhì)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93)=2.077,p>0.05;年齡與需掩藏情緒性質(zhì)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93)=2.519,p>0.05。
3.1.2對表情偽裝認知發(fā)展趨勢的分析將被試在這一任務上的成績進行3(年齡)×2(交往對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緒的性質(zhì))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
各情境中的成績均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1)年齡主效應顯著,F(xiàn)(2,93)=26.743,p<0.001;(2)交往對象身份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93)=1.5,p>0.05;交往對象的身份與年齡的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93)=6.179,p<0.01,4歲組和5歲組對長輩情境中的認知要好于對同伴情境中的認知,6歲組對同伴情境中的認知要好于對長輩情境中的認知;(3)情緒性質(zhì)主效應顯著,F(xiàn)(1,93)=5.068,p<0.05,對消極情緒情境中的認知要好于對積極情緒情境中的認知;年齡與情緒性質(zhì)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93)=0.02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