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動手能力比較弱的小班孩子也參與到道具的制作中呢?我是這樣嘗試的:
一、提供多種半成品,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裝飾,感受成功的喜悅。
小班的孩子,能力比較弱,如果我們像中大班一樣為孩子提供多種材料讓他們進行探索,他們反而會被材料所吸引,忘記制作目標。因此,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道具的半成品,讓他們進行簡單的裝飾。比如在制作蘿卜道具的時候,我們把最后一個制作過程:"蘿卜櫻子"留給了孩子,他們只需要把一條條絲帶貼在衣服上,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比較符合幼兒年齡特征,他們貼的時候要自己注意每個蘿卜櫻子之間的距離要大致相等,貼的時候需要將雙面膠上的紙撕掉,一一對應地貼在絲帶和衣服上,然后相互粘貼就成功了。又如在制作青蛙頭飾的時候,我們將青蛙的帽子先做好,然后請幼兒將青蛙的眼睛粘貼上去,幼兒在粘貼的時候,要注意兩只眼睛的部位,還要注意粘貼的牢固性,大部分幼兒都能達到這樣比較簡單的制作要求,因此,他們的制作的時候容易獲得成功,參與積極性也比較高。
二、提供詳細的制作步驟圖,指導幼兒按照步驟進行制作。
小班幼兒在動手制作的時候,以遇見困難,馬上就會向老師求助,老師也會忙得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因此,我把一些道具的制作實現(xiàn)按照步驟詳細地一一貼在美工區(qū),然后教會孩子們看步驟圖的方法,這樣,一個個不會說話的老師就成為孩子們操作過程中的老師,他們遇見困難后,只需要看看步驟圖上的示范,就能夠獨立進行制作了。
三、道具制作好,給予幼兒充分的穿戴機會,檢驗道具的牢固性。
道具做好以后,孩子們非常興奮,往往會迫不及待地穿戴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個過程,既可以讓孩子們檢驗自己作品的牢固性,也是讓他們練習穿脫道具的機會。通過試穿,有的孩子說頭套太緊了,戴在頭上不舒服,于是,我們就馬上進行調賬,換成頭箍,還有的孩子發(fā)現(xiàn)服飾上面的動物眼睛很容易掉下來,于是,我們就用針線進行加固,避免在表演游戲中因為道具而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
《拔蘿卜》之收獲篇--分享和思考表演游戲開始了,孩子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是否愿意參加表演,也能自己選擇表演中的角色,然而,一些鏡頭告訴我們:種植"蘿卜"的過程也需要園丁的專業(yè)引領:
鏡頭一:《拔蘿卜》之蘿卜長大開始表演了,九個孩子選擇了扮演蘿卜,其他孩子坐在下面當觀眾。音樂一響,嘩啦一下,十幾個孩子跑到了舞臺上面,大家都說:我要演小蘿卜的,原本寬大的舞臺頓時變小了。
鏡頭二:《拔蘿卜》開始了,小姑娘說:小花狗,快來幫我拔蘿卜!扮演小花狗的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一動也不動,選擇這個角色已經(jīng)過了十幾分鐘,他已經(jīng)忘記自己的演出任務了。
鏡頭三:"小朋友們,你們誰想扮演小花貓?"我剛結束提問,就馬上就有十幾個孩子舉手,"你們誰想扮演小黃狗?"剛才舉手的孩子又舉手了。每個角色都想表演,然而每個角色任務都不明確。
幾乎每次表演游戲都會出現(xiàn)以上鏡頭,孩子們愿意參加表演游戲,然而,該怎樣引導孩子自主選擇表演角色呢?又怎樣引導孩子明確自己表演任務呢?看著孩子們區(qū)域游戲時盡然有序的樣子,我忽然想起:為什么角色不能以這樣的形式讓孩子自選呢?當孩子區(qū)域牌插在角色圖片下的時候,自然對他就有一種角色任務的提醒,而且,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孩子參加人數(shù)和選擇空余角色。"我的角色我做主"應運而生,我發(fā)現(xiàn),當孩子們以這樣的方式選擇角色后,基本都能記住自己的角色,即便有個別孩子遺忘,老師只需要看一下這個牌子,就能提醒那個孩子該上場了,孩子們每次表演前,選擇角色的時候不再是漫無目的,而且也不會輕易地跟著同伴選擇單一的角色了。
這次活動,我們的孩子像故事中的小蘿卜一樣,從種子到發(fā)芽,漸漸成長,我們作為課程的實施者,也收獲了很多,小班的孩子,更喜歡游戲,只要給他們一塊肥沃的土壤,自主就如同生機盎然的種子一樣,不時破土而出,給我們一個又一個意外的驚喜。當然,"蘿卜"拔出來了,順帶著拔出一些泥更讓我們去思考今后的課程之旅如何更精彩,從表演游戲到一個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和優(yōu)化,其實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我在活動中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并經(jīng)常和孩子們討論活動的深入,但是,表演游戲的劇本開放的空間還是不夠,為什么孩子會忘記自己的角色?因為很多角色事來源于現(xiàn)成的故事,并不是來自孩子內在的需求,會有哪些小動物們來拔蘿卜,為什么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們討論呢?作為老師,在活動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地關注活動的成果,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強化了幼兒的表演,忽略了展示一些對幼兒有益的過程性活動,又如:在這次活動中,根據(jù)小班幼兒語言表述能力弱的特點,我把音樂游戲和集體舞融和到表演中,但是孩子們的語言表現(xiàn)不夠,語言表達作為表演游戲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在這個活動中,我嘗試了讓幼兒成為演出宣傳員、演員、文明小觀眾,也許,以后應該讓孩子成為導演、劇作家、秩序維護員、化妝師等,讓表演游戲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社會交往能力,逐漸成長為一個個具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有責任感、受歡迎的小"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