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題確定后,教師可組織幼兒就此主題展開討論,討論目的在于確定:
還有什么事情是我們不知道或不清楚的?該去哪里、找誰了解信息?
建構的計劃:在哪建?用什么材料建構?怎樣分工?作品怎樣保存?
例如:游樂園:搭建游樂園,師生共同討論:所需要的一些前期知識經驗?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搭建的需要帶幼兒參觀了解所搭建的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和結構特點等。游樂這些經驗后,在組織幼兒商量搭建的位置,需要籌集的材料、小組成員的分工、用什么方法搭建等。
l 建構的過程
一旦建構計劃和方案出臺后,幼兒就會按照討論好的分工合作計劃積極投入到建構游戲中。教師的參與、幫助和引導對于保持幼兒建構的興趣和建構游戲的后續(xù)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戲目標
建構游戲目標從兩個維度來制定:涵蓋社會性發(fā)展目標和建構技能發(fā)展目標。
我們通過觀察到:幼兒不但創(chuàng)造了建構物,也創(chuàng)造一套用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和適應游戲開展的規(guī)則。在合作的建構游戲中,幼兒學習解決與伙伴在游戲中產生的問題,能夠成為他們學習輪流、等待、分享、謙讓、協商和合作等社會性交往技能的契機,有助于幼兒理解社會性規(guī)則的意義,增強歸屬感。如何制定社會性目標。對于社會性目標的提法及如何有層次型的制定,王老師都做了詳盡的詮釋,在此,我就不做過多的贅述。
在目標這一塊,我重點闡述建構游戲的技能目標:
。ㄒ唬┙嫾寄埽ǔ鍪炯寄軋D片)
l 小班應掌握的建構技能:(能用平鋪、延長、圍合、堆高、加寬、蓋頂等基本技能建構造型簡單的物體形象)
1、堆高、平鋪和重復
堆高、平鋪和重復是幼兒早期建構活動的突出特征。這種簡單的建構活動在很長的時期內吸引著幼兒。觀察表明,2--3歲幼兒在接觸積木一個月之后,就能"堆高"和"平鋪"。對于一些幼兒而言,"堆高"要比"平鋪",即把積木一塊緊挨著一塊放置成一個橫排更容易。因為他們在一個平面,二堆高有一定的空間感,裝我稍慢些。逐漸,疊高和堆高會結合在一起用以建構。
2、圍合
"圍合"是至少用四塊積木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的包圍在里面。"圍合"對幼兒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他需要幼兒有空間意識。幼兒的許多建構活動多可以因為"圍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漸變得豐富、復雜起來。他們往往會在被包圍的空間里放進"娃娃"或"動物"代表"娃娃的家"或"動物園"。
3、加寬
在原有的搭建結構上重復運用該技能使之變寬。如:幼兒用一塊塊積木平鋪拼搭了一條馬路,(寬度只有兩條積木寬的和)后又感覺馬路太窄,于是便用該積木在兩旁平鋪擴寬。
4、延長
l 中大班應掌握的建構技能(綜合運用排列、組合、接插、鑲嵌、編織、黏合、旋轉等技能,建構較復雜、精細、勻稱的物體形象。)
1、架空、穿、搓
"架空"是用一塊積木蓋在相互之間有一定距離的兩塊積木上,從而把它們連接起來。例如:搭建"小橋"或為房子加蓋"房頂"往往需要"架空"的技能。對于幼兒來說,掌握"架空"的技能需要經歷一個嘗試錯誤學習的過程,在反復試誤中,不同幼兒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
2、插接、鑲嵌
"插接"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塊積木的一端插入另一塊積木中,使之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鑲嵌"是把一個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建構游戲中搭建臺階、滑梯、長城等經常用到這兩種建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