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少父母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兒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能夠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靈敏,但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發(fā)生問題。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爭取更好的成績。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接納是兒童成長和培養(yǎng)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納是指接納兒童本人,接納他的感受、個性、想法,并給予兒童尊重和關(guān)注,接納使愛變得恒定。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一切
接納孩子本人,是接納他生而為人的規(guī)律。舉個例子來說,我的孩子從小就特別緩慢,2歲才開始說話;2歲多時,別人打了他時,他抬起頭,愣愣地站著,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9歲時學兵乓球,對方把球打過來,他就推拍子,球能碰到拍子上就碰,碰不到他也無所謂,讓老師都無奈得不行……從小到大,種種事跡,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個特別機靈的人,但我接納他天生就是這樣。
另一方面,我的孩子又是個特別堅定的人。上小學時,他堅持只用腦算,不用筆算,這需要非常高度的專注,而且不能持續(xù)太長時間,難度隨著年級的增加越來越大。有一次我和他爸爸為這件事和他有了摩擦,我兒子說:“你們知道嗎,有一個數(shù)學家就是用形象思維進行抽象運算,我也是這樣的。”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思維方式是天生的,沒有人教會他使用形象思維。他就這樣一直堅持腦算到6年級,后來他去打橋牌的時候,老師說,他天生就是個打橋牌的。如果從小我就不允許他腦算,強制他改過來,那么他又會怎樣呢?人從事他天生該去做的事,一定能做好。每個孩子都有天分,接納孩子本人,便是保護他的天分。
一定要接納你的孩子,相信一點,孩子是帶著天分而來的。他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父母去愛,這就是孩子的價值所在。在父母的接納中渡過兒童時期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父母的伙伴一樣,沒有叛逆,理解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被接納的僅僅是孩子錯誤的行為。在“愛和自由”學校里,老師跟孩子解決問題時都會蹲下來,拉著孩子的手,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老師愛你,但這個行為不可以。”這樣做的含義非常重要,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牢牢記住,處理問題時要將人和事情分開。這為孩子成長提供了安全感,形成這樣的信念——這件事我的確是做錯了,但即使做了錯事,我作為人的本身仍然是好的。
我們目前的教育中有一種傾向,總是希望孩子去展示,希望孩子討好別人,展示給別人看,然后讓別人覺得這個孩子很好。這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很多層面。一次學校活動的時候,我看見一個媽媽抱著孩子在舞臺旁邊哭,問及原因,她大聲說:“我不明白我的孩子為什么不參加活動。”甚至有媽媽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參加這個活動,那我就把你送到別的幼兒園。這些現(xiàn)象都是不接納孩子的表現(xiàn)。
有的成人習慣性抱怨和批判,認為周遭的事物、遇到的人、發(fā)生的事總有不如意之處,這也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接納。而接納從童年開始建立起來的,一個人從小不被接納的人,長大以后也不會很好地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但在幼兒園里,我經(jīng)?吹胶⒆觽兊慕蛹{。有一次,一位老師指責一個小朋友,我對這個小朋友說:“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可以這樣。”小朋友說:“她就是這樣子的,我知道她不會改變的。”當時我大吃一驚,意識到孩子對事物本質(zhì)的認識比成人要清楚得多。當看到孩子的接納時,我才知道什么是接納。
還有一次,一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在5歲之前都沒有跟爸爸一起生活過,5歲后,一家人終于團聚,但兒子經(jīng)常把爸爸激怒。一天,爸爸大罵兒子,但兒子平靜而放松地坐在沙發(fā)上,沒有一點憤怒,安靜地看著爸爸。相比之下,爸爸站在那里,簡直暴跳如雷。這個孩子在生命的前五年中沒有跟爸爸一起生活,因此和爸爸沒有連接。當他們生活在一起時,對爸爸和孩子而言,都面臨著接納陌生人的過程,但他們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爸爸無法控制兒子時便憤怒,但孩子平靜地接納著進入他生活的人。
弗洛姆說,“我希望我所愛的,能夠按自我的意愿,依其自我的方式生長和發(fā)展,而不是服務(wù)于我的目的。”這句話的含義是,我所愛的人應該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而不是為我行事。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秩序,如果將人淪落到服務(wù)于現(xiàn)存的某個人的意志,那么這個人就是反人類的。生命應該按照其原有的狀態(tài)生存,才符合整體物種的進化。孩子的生命屬于他自己,我們不能讓孩子來替代我們的生命,這就像紀伯倫寫的一首詩:
因為他們(孩子)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