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媽媽掙錢養(yǎng)家,爸爸當“家庭男士”,在家操持家務照顧孩子。但是,或許是男人的原因吧,他們更多地想節(jié)省時間吃飯而讓孩子盡情地玩,所以,索性帶孩子到附近的麥當勞。他還問了Leo是否去過那里,我們的兒子一片好奇:沒有沒有。人家的孩子便說:噢,那兒可以得到禮物。得,Leo當然新奇地要求去。
晚上回家的時候,Leo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蜘蛛布玩具后,用埋怨的口氣問我們?yōu)槭裁磸臎]有請他到那里吃過飯。我丈夫一聽,急了:怎么會這么不理智地讓孩子吃那些東西呢?說著恨不得就要抄起電話打過去,讓我阻止了。我說人家是好心,你兒子認識一下不同的東西也沒有什么不可以。一次,就這一次!我丈夫對兒子強調說。 兒子雖然答應了,但是每次我們開車出去,他只要看見路邊紅黃頂房子上坐著的紅鼻頭小丑就拼命地喊:那兒!到那兒去吃!我丈夫總是很有耐心地說:寶貝兒,我們找一個真正好吃的飯館去。這種討論開始總是以孩子大哭為結束,但是,最終我們也沒有妥協(xié),F(xiàn)在,每當Leo看到那個標志時,知道他再喊也是徒勞的,也就是不甘心地嘟囔兩句,充其量拼一遍那幾個他已經非常熟悉的字母罷了。
德國大多數(shù)人講究食品質量,尤其是幼兒園,那兒要求父母每天給孩子帶的零食不是餅干或者巧克力,而是胡蘿卜、蘋果、新鮮青椒和各種含維生素的水果,還有全麥餅干或者黑面包。兒子第一天去幼兒園時,因為沒有經驗,我給他的小背包里裝了黃油餅干,結果尤利亞老師找我個別談話:餅干里含糖過多,對孩子牙齒不好。她建議我去商店里買全麥和燕麥做的餅干和面包。“您去看看就知道了,有不少種類呢,也好吃。”
我漸漸明白了德國人對健康食品的概念,不是雞鴨魚肉,而是最自然的五谷雜糧。我過去很少聽說哪個人吃生青椒,但在德國,自由市場上的紅黃綠色青椒等著人們去做色拉,而且孩子們也拿它們當水果一樣吃。我曾在眾多的Party里見過主人把青椒切成一條一條的,蘸著奶酪吃。
在孩子聚集的游戲場,母親們?yōu)楹⒆訋У男∈称防飵缀跚宦桑核、全麥餅干?還有更絕的,我們小區(qū)的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多特,給孩子下了一個禁令:上午不許吃甜點!
有一次,她的兒子亨利克興高彩烈地告訴媽媽自己得到了別的小朋友媽媽給的水果橡皮熊——那種膠質狀含維生素C高的小熊,結果多特非但沒有感謝,相反卻朝那位好心的母親發(fā)了脾氣:“我們家有個規(guī)矩:上午不許吃甜點!因為我不想讓孩子將來有一口差勁的牙齒!”說著,她還張開嘴讓人看她的已經修補過多次的牙。 一通大批判,讓在場的母親們好不自在,給東西的小朋友媽媽很委屈地說:“我是好心,因為所有的小孩子都在吃,只有亨利克沒有,他也伸手要了,不給他多不公平呀!再說,我給的也不是不健康食品,我們也不是成心想讓她孩子的牙齒變壞。”
以后,只要亨利克在場,母親們就讓自己的孩子到一邊去吃甜點,免得亨利克要了,自己的孩子把不住關,到頭來拾個沒趣。但也有好心的媽媽會固執(zhí)地問多特:“允許你兒子吃我們帶的動物餅干嗎?”多特當然也不總是一臉的階級斗爭,有時她會說:“可以,但少一些。”
可如果有誰把巧克力帶到游戲場就該另當別論了,估計十有八九的母親會持反對意見。但是如果你問德國孩子:什么最好吃?問十個,準有十個會回答:巧克力! 快餐和不健康甜食品導致了多少肥胖和糖尿病孩子這已經早有統(tǒng)計,德國最近一期的《星》雜志教育系列專欄里有一篇文章叫“我的孩子吃得不對”。文章說德國孩子里1/5超重,青年人是1/3超重,而且5~7歲的孩子超重情況在這25年內呈雙倍增長。究其原因是吃得不健康,太肥,太甜,而且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