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群體:流連網(wǎng)吧,沾染惡習,打架斗毆,甚至違法犯罪。他們是孩子,生活中卻過早失去父愛母愛;他們正值學齡,卻開始體味著冷暖人生。
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家---單親家庭;那顆負重的童心,是他們共有的傷痛。
(一)犯罪,只因心中有恨
解說:16歲的尹某是黑龍江省少年犯管教所的一名在押犯。如果不是那一身刺目的囚服,你很難相信就是這個滿臉稚氣的少年,竟會因為幾句口角行兇殺人,那一年,他只有14歲,等待他的,是8年刑期。究竟是什么使花季少年變得如此兇殘,尹某向我們講述了自己殘缺的家庭。
尹某:我童年的時候也有非?鞓返耐陼r光,我家住在巴彥縣農(nóng)村,是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曾經(jīng)我在學校里成績很好,全班52名同學,我排前10名。在老師的眼里我是一名三好學生,在鄰居眼里我是一個好孩子。他們在表揚我的時候,我有一種自豪的心理,想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解說:這段幸福只持續(xù)了短短幾年。為了生計,尹某的父親開始外出打工,一年難得回家?guī)状。然而令他痛心的是,每次一家人短暫的團圓,幾乎都以父母的爭吵而告終。
尹某:慢慢的我父親就和我母親干仗,我給我父親跪下求他不要和我母親離婚,僅僅一年間,在我12歲那年,我父親和我母親離了婚,在那次打擊下,我徹底崩潰了,也沒心思學習了,逃學,老師找家長,父母也不管。
解說: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因為父母的離異,變得無依無靠。小學畢業(yè)前夕,尹某因長期逃學被學校開除。尹某的變化,并未引起冷戰(zhàn)中的父母的注意。他唯一記得的家教,是母親的責罵,父親的拳腳。
尹某:我父親對我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而我卻越來越反感,有一種仇恨心理,慢慢我犯錯誤他就打,用木棍打我手,打嘴巴子,我就產(chǎn)生仇恨的心理,有時侯甚至殺他的心都有。
解說:父親的拳腳非但沒有將尹某打回學校,相反卻在他心中埋下仇恨的禍根,并最終導致他走向犯罪。2001年,13歲的尹某到外地一家洗車廠打工,半年后,犯下故意殺人罪。
尹某:我對父母的仇恨是非常大的。我01年到大慶打工,和一個食雜店老太太發(fā)生爭執(zhí),我就把我從小到大所有的仇恨都發(fā)泄到她身上。其實我們之間一點矛盾都沒有,只有我對父母、對社會人的一些仇恨。因為我到每個地方每個人對我都是那樣,所以我把所有的仇恨都記在食雜店的店主身上,就把她給殺了。
解說:犯罪,只因心中有恨。這樣的案例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不勝枚舉,其中不乏殺害父母、兄弟等直系親人者。同樣是來自黑龍江巴彥農(nóng)村的少年犯劉某,常年目睹父親酒后毆打母親,最終選擇用殺死父親的方式為母報仇。究竟有多少孩子因為缺少親情導致叛逆生恨而誤入歧途?據(jù)黑龍江省少年犯管教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少年犯中的比例占到23%。在專門招收品學欠佳學生的哈爾濱168中學,這一比例超過70%。
哈爾濱市168中學教師 關(guān)永甫:
我們班級總共是15名同學,但是單親或父母離異的孩子就占80%以上,超過10名,他們的父母在平時對孩子精神上的關(guān)愛非常少,也的孩子十天或者常年見不到父親或者母親。
哈爾濱市168中學校長 陳師聰
實際這幫孩子就是在犯罪邊緣,稍微一滑就下去了。而且現(xiàn)在孩子凈惹大事。
(二)離家,童心無奈的逃避
解說:在成-年-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