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親子對話”教育法主要是依據(jù)每個孩子的個性來培養(yǎng)他的說話能力,若要與孩子說話,首先父母要學會如何傾聽。聽孩子說話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yīng),而“親子面對面”便是在孩子有話要說時,父母確實傾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xiàn)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與孩子的對話應(yīng)當從幼兒期開始,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fā)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
一般來說,愛說話的孩子因為好問而在想法上比較深入,也比較有自信、有個性。其實孩子們所說的話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所以父母必須去了解孩子說話的原因,通?煞譃橐韵3個原因:有問題發(fā)生,需要大人的幫忙。想把自己“所聽、所見、所聞”的感受用聲音去表達。 想感受與媽媽(親人)的交流聯(lián)系。
因此,傾聽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yīng),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xiàn)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傾聽會使孩子產(chǎn)生哪些變化?
貼近孩子,近距離地聽孩子說話,對孩子來說會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出現(xiàn)。
孩子變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產(chǎn)生自信。
孩子的表達變得明朗。
孩子的個性變得比較圓融。
因為自己的感受、說話獲得重視變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煩惱能盡快消除。
·很早就能開始說比較長的句子和靈活運用不同的生詞,對將來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也有幫助。
親子對話學習刺激法
寶寶是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開始學習說話的。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發(fā)出簡單的聲音時,就是開始進行“親子對話”的好時機,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寶寶出生后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開始會發(fā)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后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發(fā)出一些單字。
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喂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3.回應(yīng)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jīng);貞(yīng),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xiàn)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yīng)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