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智力能否順利發(fā)展,還要看給兒童傳授知識是否全面,方 法是否得當。
如果僅僅引導兒童(學生)片面地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知識, 則不僅不能促進智力發(fā)展,甚至會妨礙智力發(fā)展。有的孩子學會了加、減、乘、除甚至乘方、開方運算,但不一定表明是智力高度發(fā)展。因為這是一種在多次練習的基礎 上形成的熟練運算。中間缺少創(chuàng)造性和思維成分,只是一種主要靠記憶和熟練完成的 技巧。如對一個6歲的兒童進行測驗,可以說明這一點。他可以做多位數加減、乘除、 乘方、開方運算,在符合速算法則的范圍內,計算速度很快,超過具有大專程度的 人,但給他一張同年級學生其末考試卷,其答卷速度和同年級的優(yōu)等生差不多。對他 進行記憶廣度、圖形知識、智力游戲等測驗,成績和同齡兒童基本一樣。綜合各項指 標說明,該兒童只是在算術方面接受了大量速算法的訓練,表現(xiàn)異常,在其他方面與 同齡兒童差不多。由此可見這種訓練對智力有好處,但長期停留在這一點上,不僅不 能促進智力發(fā)展,而且會形成智力發(fā)展的障礙。如有一個11歲男孩子隨時給他1880- 1950年時期的任何一天,他能立即說出是星期幾。他的加法更驚人,10到12位數相 加,只要數字一念完,他馬上就能說出答數。但他的一般知識卻不如同齡兒童,許多 詩句倒背如流但不知意思,他不能進行邏輯推理,涉及到抽象概括的事,他就目瞪口呆了。
另外傳授知識不得法,也會成為智力發(fā)展的障礙。如死記硬背,“滿堂灌”, “填鴨式”的方法,都會成為智力發(fā)展的障礙。
當然,練習甚至背誦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須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在背誦中要注意材料的邏輯加工,內在聯(lián)系,更好地發(fā)展記憶力,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引起智力的 量變的質變。
智力和知識截然不同。不能以掌握知識多少做為衡量智力高低的標準。知識的掌握依賴于智力的發(fā)展水平。如25+18=?有的孩子用(25+15)+3=43來計算,有的 孩子用數手指頭的辦法計算,有的孩子利用實物符號計算。雖然答案一樣,但智力大 不相同。
智力的形成比知識的掌握要慢得多,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而知識技能完全 是后天學習獲得的。智力發(fā)展有一定限制,到一定時期停止。有的認為16歲是頂峰, 有的則認為可達30歲。知識的掌握是無限制的,智力發(fā)展停止了,知識可在智力停止 發(fā)展后不斷獲得,智力不能傳授,而知識是可以傳授的。
(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
語言是人思維的物質外殼,它調節(jié)支配著人的一切心理活動的發(fā)展。沒有語言的 發(fā)展,就沒有人的心理發(fā)展,更談不上智力發(fā)展。1-6歲的兒童是口頭語言逐漸發(fā)展 的關鍵時期,許多有作為的科學家、藝術大師、文學家等,都有良好的語言訓練。如法國的法學家威特、大詩人歌德,都是在5-6歲前接受3-6門語言訓練的,在此基礎 上啟迪智慧,后來才成了不平凡的人。
。ㄈ├枚喾N藝術形式啟迪孩子的智慧
音樂、美術、故事都是具體形象的教育,它生動、活潑、有趣。孩子喜愛它們, 它們是發(fā)展兒童智力的最有效方法。
。ㄋ模┯螒蚴莾和橇﹂_發(fā)的手段
游戲能使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ㄎ澹╅_發(fā)兒童智力應注意的問題
1、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水平。家 庭教育搞得好,可以開發(fā)兒童智力,為更好地掌握知識奠定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 人的命運幾乎取決于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
2、破除“天才”論(即遺傳快定論)。遺傳素質對人的智慧發(fā)展是有影響的,但有起決定作用。“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是靠后天教育影響形成的。 如卡爾.威特,生下來時先天素質低下,在其父母精心培養(yǎng)下,14歲大學畢業(yè),16歲研究生院畢業(yè),被柏林大學聘為大學教授。
3、不要拔苗助長。要從兒童年齡特點出發(fā),遵循兒童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 因勢利導,不可超越孩子智力發(fā)展的可能性。
4、要有恒心。人才的培養(yǎng)周期性長,不可一勞永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培 養(yǎng)不出人才來的,必須持之以恒。同時,注意方法多樣化的靈活性,不管多么好的方 法,游于形式絕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5、智力發(fā)展與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是不能分開的。如學習興趣、意志、性格是智力 發(fā)展的動力,并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改善大腦的工作狀態(tài)。
。┣谟媚X、會用腦
人腦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質基礎,智慧與心理不能自然產生,需人堅持不懈地學習。大腦皮質細胞有特異功能,一定數量的神經細胞往往構成好似“0”形的神 經環(huán)路,許許多多神經環(huán)路組成相當復雜的神經網絡體系,腦就通過這些網絡體系實現(xiàn)它的功能。腦子里的神經環(huán)路,極少數是先天建立的,絕大多數是靠后天勤奮學 習,實踐建立和鞏固的。因此,早用腦、勤用腦能促使神經環(huán)路功能的建立、強化和 鞏固。
十九世紀德國科學家拉馬克曾提出“用進廢退”的學說,意思是說,假若從幼兒 起,就更多地使用某一器官,這一器官必然越來越發(fā)達,其功能大小強弱也因此而有 差異。如鐵匠的手臂,粗壯而有力,這就是長期使用的結果,如人體的耳骨,尾骶骨因長期不用而衰退。人腦是越用越靈,一擔到多用腦,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用腦 多了,會損傷腦細胞,其實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人的大腦由140億左右的神經 細胞組成的,每個神經細胞可以接受千種不同的信息。據科學家估計,人腦的功能相 當于一臺10.14的電子計算機,可貯存1000萬億信息單位。這1000萬億信息單位相當于 1 個人300萬年接受的信息量,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腦力夠他300萬年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