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落葉飛的信念,給成長一點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總是會有驚喜的小故事。
故事一:喝 水
軒軒一邊撿起地上的落葉,一邊說:“老師你看,好多落葉哦!”瑤瑤皺起眉頭問:“怎么它們都變成黃色了?”欣欣抬頭看看樹上的葉子,說:“樹上也有一些變成黃色了。”濤濤說:“變成黃色就掉下來了。”軒軒拿著落葉跑來問:“老師,怎么樹葉變黃就掉下來啦?”我遲疑了一會,才以一種不太肯定的語氣回答:“可能是因為它們缺少水份,身上的水太少了。”“為什么?”濤濤追問道。“因為他們不喝水!”欣欣接著大聲說,“不喝水身上的水就變少,就變成黃色了。”孩子們又把眼光投向我,我輕輕地點了點頭。
這時,瑤瑤踮起腳尖伸手摸了摸綠色的樹葉,向我招手:“老師,你快過來看!這片樹葉喝水了,它是綠色的,沒有變黃。”孩子們也高興地圍過來,一邊用手撫摸樹葉,一邊自言自語:“這片樹葉喝水了,是綠色的;這片沒有喝水,就變黃了……” “是呀,喜歡喝水的樹葉是綠色的,很健康;不喜歡喝水的樹葉就會變黃、會生病和變老,就掉下來了,真可憐!我們的小朋友不喝水會變成怎樣呢?”
“不喝水也會生病的!”孩子們肯定的語氣中帶有一絲畏懼。透過孩子們撲閃撲閃的小眼睛,我仿佛看見了他們咕嚕咕嚕地喝水的開心模樣。在這次散步活動中,軒軒提問時我的“遲疑”小用了一點點教育智慧,在遲疑中思索著如何把孩子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變成“有意義的生活教材”。于是,我便順應她的機智利用“落葉”當成“鏡子”反照孩子的生活,引導他們從自然中獲取經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故事二:落葉上的洞洞
文文用落葉擋住自己的小臉蛋,開心地說:“老師,我看到你啦!”“是嗎?你擋住臉了還可以看見老師?”我禁不住懷疑地問道。“我從洞洞里看到你,呵呵!”文文得意地笑著。我走近一看,文文圓圓的大眼睛正從落葉的兩個小洞洞里透出來,好奇地張望著,非?蓯。“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好玩的秘密,你去試一試能不能看見其他小朋友。”我鼓勵她把這個發(fā)現(xiàn)帶給同伴,并希望他們能從落葉的“洞洞”里發(fā)現(xiàn)更多。
“希希,我看到你啦。我從洞洞里看你!”文文邊說邊走到希希面前,希希發(fā)現(xiàn)文文從落葉后面透出來的兩只大眼睛,開心地笑了,也說:“我的落葉上也有一個洞,我也看看。”希希學著文文的樣子,用落葉擋住臉蹲下來往地面上看。過了一會,只聽見她大聲地招呼:“快來看啊,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蟲子,螞蟻在搬蟲子。”孩子們馬上被她的叫聲吸引過去了,不由自主地唱起剛剛學會的歌曲“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
孩子們一下子對落葉上的洞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去撿有洞洞的落葉來玩。婷婷指著洞洞問樂樂:“怎么這里會有洞洞呢?”樂樂回答:“蟲子把它吃掉了呀。老師說的。”陽陽一手拿著落葉,一手點指著上面的洞洞,一個一個認真地數(shù)著,“我的落葉上有六個洞洞。”彤彤用手指鉆進這個洞洞,又鉆進那個洞洞,說:“我的洞洞不一樣,這個大,這個小。” 欣欣招招手:“老師你過來,他的眼睛有黑色也有白色,上面有頭發(fā)。”欣欣和瑤瑤面對面從洞洞里看對方,發(fā)現(xiàn)了眼睛的特征,但把睫毛說成了“頭發(fā)”。婷婷又遞過落葉:“你看,這個洞洞不圓,像一個正方形。” 濤濤也說:“我的洞洞像一個月亮,彎彎的。”……孩子們在愉快地分享著他們的不同發(fā)現(xiàn)。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多元智能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就像在自由探索“落葉上的洞洞”時,有的孩子運用語言向同伴提問,有的孩子運用數(shù)學邏輯來思考,有的孩子運用觸覺來比較,有的孩子運用社會交往來觀察,有的孩子運用想像來比喻……老師要善于讓孩子把他“有價值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自然地帶給同伴,激發(fā)孩子自主參與探索的興趣,分享探索過程中不同發(fā)現(xiàn)、不同體驗的樂趣,并獲得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