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有了改變的誠意和虛心,有了探索新方法的勇氣,這是非常可貴的。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誠意,想去做,才有可能做成。所以, 首先要肯定你心中的這片誠意和決心。把這個誠意、決心和勇氣以及這個出發(fā)點在你的心中培育起來,不用多長時間,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
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過去的思維方式和家教方法,是不合格的方法,和孩子無法溝通,費了力氣效果不好,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 孩子的全面素質也得不到發(fā)展。
所以,家長首先要肯定自己這個勇氣,這個誠意,這個虛心,這個出發(fā)點。 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像你一樣,愿意為了孩子的教育進行認真的學習, 探索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這就是你今后能夠成為出色家長的一個出發(fā)點。
對此要充滿信心,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 自己在家教方面就會有顯著的、自己都感到驚喜的變化。
------------當好一個家長并不難------------那么,只要沿著這樣的誠意出發(fā), 加上自信心和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的家教方法能夠越來越提高,就一定會產生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家教方面的顯著變化和提高。
第二個變化,孩子也相應地會有顯著的變化和提高。
曾經有一位家長,學習過書中傳授的部分內容,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下就會當家長了。孩子的成績提高了,孩子過去在家里連電話都不敢接,現(xiàn)在不僅敢接電話了, 甚至敢于在公開場合講話了,敢與父母交流了,還敢于外出辦事了。
做到這些,并不難!
------------只要下決心發(fā)生變化------------要使自己發(fā)生變化, 就要盡可能放下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驗、舊模式。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 有些可能是對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養(yǎng)得特別成功,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水準、 和家長的溝通情況都特別優(yōu)秀,孩子一點都不讓你操心,你對他的未來,對他考中學、 考大學沒有一點憂慮,那么,你的家教是合格的。
如果你沒能做到這一點,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辦法改變。
作為一個家長,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中學、小學、幼兒園,或者是嬰兒, 都需要盡可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不要做一個發(fā)愁的家長,要做一個能把孩子真正教育好的家長。
在我們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后,應該是這樣的效果:家長在思想上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指導孩子學習有了新的方法,用新形象對待孩子。幾個月后,孩子的學習上去了,情商提高了, 和家長的關系也密切了。
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改變自己是改變孩子的前提------------家長提高以后,還要和孩子有所溝通。孩子能變化,家長也能變化。
一變化過來,問題就解決了。
許多事情就在方法不同,這樣做就失敗了,那樣做就成功了。做經濟的, 做政治的,做體育的,做文學藝術的,都一樣。
家庭教育也是一樣,這樣做就失敗了,那樣做就成功了,就是個方法問題。 一定想辦法把我們的觀念、思維、方法、模式變過來,變好!
------------學習好的新標準------------想要發(fā)生這個變化,先要對學習好制定一個新標準。
什么叫學習好?
第一個標準,學習成績好,而且是全面的成績好,不是光數(shù)學好,文科不好;或者光文科好, 數(shù)學不好。要全面的優(yōu)秀,能夠應對各種考試。
第二個標準,有創(chuàng)造性,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第三個標準,學習好,還不能學成書呆子,必須有社會適應能力、有交際表達能力。
第四個標準,學習好,還要身心健康。如果孩子身體不好,病秧子,老生病,那叫學得不好,家教方法不對。
第五個標準,學得快樂,學得自在,是學得好的重要標志。 如果孩子學得不快樂,學得很苦,暫時成績好,也不能算學得好, 因為長期下去就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
我們所提倡的孩子學習好,是這樣五個標準:
就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這樣。
如何使孩子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在觀念上發(fā)生變化。
------------家長自測------------1,您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
。ǎ保└骺瞥煽兙己茫ǎ玻┎糠挚颇砍煽儾缓茫ǎ常┢茋乐兀ǎ矗┢毡椴焕硐耄ǎ担┚话悖,您的孩子有創(chuàng)造性嗎?
。ǎ保┫矚g創(chuàng)造(2)一般(3)較差3,您的孩子社交能力如何?
(1)較強(2)一般(3)較差(4)極差4,您的孩子身心健康嗎?
(1)非常健康(2)比較健康(3)一般(4)較差------------您的孩子喜歡學習嗎?
------------5,您的孩子喜歡學習嗎?
。ǎ保┫矚g(2)喜歡某些科目(3)比較喜歡(4)不太喜歡(5)不喜歡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家教格言: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的學習發(fā)愁、操心;但是,他們沒有想一想, 應不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家教方式?想不到這一點,只是操心、只是埋怨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