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找出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產(chǎn)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最了解孩子的應(yīng)該是父母,所以請善用自身的觀察力,從孩子的反應(yīng)中找出令他有興趣的事物,興趣越濃,穩(wěn)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For 嬰兒
即使是小嬰兒,我們也能在親子互動中根據(jù)他的反應(yīng)來發(fā)現(xiàn)使他感興趣的事物,請把用這些事物當作學習誘因,可吸引孩子日后練習爬行、學走路或其他內(nèi)容。
For 幼兒
雖然孩子的專注時間不算長,但是一旦碰到讓他真正有興趣的東西,那么不論是高興的表情,還是投入關(guān)注的時間,都會與不感興趣的事物有明顯差別。所以,父母要切實掌握孩子喜好的差異,以便作為學習時的誘因。
10、讓大腦有休息的機會
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nèi)氧氣,請千萬別認為孩子長時間進行學習活動就是集中注意力的展現(xiàn),事實上,學習效果會隨時間增長而遞減,精神也會逐漸分散。大人都知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孩子也是這樣,所以要給孩子充分的休息時間,適時搭配肢體活動,讓大腦能夠時時保持在最佳狀況。
11、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記憶力有限,丟三落四是經(jīng)常事,因此,不如一次只要求他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必須有頭有尾地完成。如果父母因為"貪心"而希望孩子同時完成很多事,那樣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內(nèi)在混亂。反之,一次吃只做一件事,目標很明顯,孩子自然會安排如何去做,也更有信心去完成,注意力集中的狀況便大有改善。
12、操作型的游戲
除了動腦筋之外,孩子更需要實際的動作操作活動,才有利于維持注意力。動靜結(jié)合的活動有很多好處,不僅能預防孩子長時間從事單一活動而引起的疲勞和無趣感,也是訓練協(xié)調(diào)能力的好時機。
For 嬰兒
隨著孩子大小肌肉的日漸成熟,父母在對孩子說話時,可以配合著拉拉小手或小腳,以加深孩子對語言的印象,比如說"再見"時,可以拉著孩子的小手揮一揮,說"走路"時,可以拿著孩子的小腳輕輕擺動。
For 幼兒
1 在給孩子買玩具時,可多選購需要動手操作才能發(fā)出聲光效果的玩具,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學習認知。
2 可讓孩子幫忙做簡單的家務(wù),比如收衣服時,讓孩子當傳遞員,把收好的衣服放到某處,或根據(jù)大人的指令從一堆衣服中挑出某種顏色的衣服等。
13、多用開放式問句
對孩子說話時,不要只有"是"或"不要"的選擇性語言,應(yīng)該多一些開放式的問句,讓孩子通過思考答案來培養(yǎng)注意力。比如吃飯時,不要只是問"吃不吃",可以說"今天吃什么呢?米飯,面條,還是面包?"
For 嬰兒
雖然此時的嬰兒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但父母還是要對他多說話,可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讓孩子習慣問答的溝通模式。
For 幼兒
向孩子提出問題,讓他回憶大人剛剛說過的內(nèi)容,并思考應(yīng)該如何做出回答,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在培養(yǎng)注意力。比如剛講完故事,就可以問幾個和故事相關(guān)的問題,答對了就給予獎賞,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才能正確地回答問題和獲得獎賞。就這樣,孩子知道了專心的好處,下次就會更專心聽故事。
14、逐漸延長學習時間
不要一開始就為孩子設(shè)置過高的學習目標,當孩子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時,就會心生挫折而放棄。可以將學習時間慢慢從半分鐘延長到1分鐘,再延長到2分鐘、3分鐘,當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現(xiàn)時,其成就感會隨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For 嬰兒
嬰兒的注意力大概只有短短幾秒鐘,父母在逗孩子時,很容易因為孩子失去注意力而倍受打擊,其實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孩子就能隨著生理發(fā)展的逐漸成熟而延長注意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逗孩子時,不要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而頻繁更換動作,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For 幼兒
根據(jù)孩子的自身狀況來慢慢延長學習時間,不要奢望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能一下子從2分鐘跳躍到10分鐘,即便每次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能延長10秒,天長日久也是很可觀的進步。如果孩子出現(xiàn)厭煩情緒,那么可能是活動太簡單或太困難,此時不妨增加一點難度或降低一點難度,讓孩子有繼續(xù)學習下去的興趣。
15、適時安撫孩子
情緒不好時,對什么都沒有興趣,集中注意力就更是無從談起。因此,父母應(yīng)隨時留意孩子的情緒,適時給予安撫。只有在心情好的前提下,孩子才有興趣去探索外面的大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因外在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尤其是家庭氣氛。因此,請父母務(wù)必牢記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
16、簡單明了的指令
當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時,往往是父母下達了不清楚或太多太復雜的指令,無形中阻礙了注意力的發(fā)展。因此,無論希望孩子做什么事,都應(yīng)給出簡單明了的指令。比如吃飯,與其說"你乖一點,好好吃飯",不如說"吃完15口飯,你就可以出去玩了"。這樣孩子就會注意吃了幾口飯,而不是一直尋思究竟怎么樣才算"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