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有八成的吸毒人員有過盜竊、搶劫、搶奪、詐騙、販毒、賣淫、殺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吸毒還是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渠道,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員約占三分之二。
3)對社會:吸毒導致墮落、犯罪。吸毒危害社會,成為世界公害。(板書)展示圖片,林則徐和虎門銷煙。提問:他是誰?他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毒品泛濫成災,可以毀掉一個偉大的民族。19世紀鴉片侵入中國以后,使國人身體素質明顯下降,國力大為減弱,被帝國主義稱之為"東亞病夫"。毒品泛濫,勢必會造成當年林則徐所警示的"國庫將無充餉之銀,國中將無御敵之兵"的民族悲劇。有專家指出"萬惡毒為首"、"毒品猛于虎", 吸毒于國、于民、于己有百害而無一利!《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聯合國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4)對民族的危害(板書)小結:毒品危害生命、毀壞家庭、侵蝕社會、殃及民族。
據統計,全球吸毒人數近3億,全球每年有數十萬人因吸毒身亡。
。ㄞD承)展示案例:"四川一男教唆三名未成年人吸毒被判刑"09年4月5日,37歲的艾志勛將鄒某、詹某、羅某三名未成年人帶到成都一家酒店開房入住。當晚7時許,艾志勛拿出吸食冰毒的工具吸食毒品后,又慫恿從未吸食過毒品的鄒某、詹某、羅某三人吸食,并為三人提供吸食冰毒的工具并介紹吸食方法。以后兩天,艾志勛又以同樣方法讓三人吸食冰毒。
4月9日,公安機關接到有關報案后將艾志勛刑事拘留。艾志勛明知是毒品而通過向他人宣揚吸食毒品后的感受等方法故意引誘、慫恿、唆使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行為,不僅侵犯了社會治安管理秩序,而且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行為已構成教唆他人吸毒罪。法院審理后以犯教唆他人吸毒罪判決艾志勛二年六個月徒刑。 (來源: 正義網)問題1)艾志勛受到了什么處罰?
2)猜測一下鄒某、詹某、羅某三人出于什么原因會跟艾志勛一起開房入住,并接受他的吸毒教唆?(設計意圖:此從未成年人的角度思考)3)艾志勛是如何成功教唆鄒某、詹某、羅某三人吸食毒品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設計意圖:從吸毒教唆犯的角度思考)4)從這個案件中,作為未成年人應吸取哪些教訓?
5)"四川一男教唆三名未成年人吸毒被判刑"這一案件說明了什么?
我國依法打擊毒品違法犯罪行為。
3. 我們在行動 (板書)1)國家法律制裁 (板書)下面是法博士有問有答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問)1.毒品犯罪有多少個罪名?
(我國1997年頒布的刑法,對毒品犯罪規(guī)定了20余種罪名,從刑法347條到357條,這主要有販賣、運輸、制造毒品;容留他人吸毒;強迫他人吸毒;走私毒品;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等。)2.販賣毒品多少克會判死刑? (刑法規(guī)定:1)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多少,只要有毒品,他必須判刑。2)海洛因10克以下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3)毒品如果在10克以上,不滿50克的,是判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4) 販賣毒品50克以上的,判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3.吸毒會被判刑嗎? (首先對吸毒是不可能被判刑的,因為我們國家沒有法律規(guī)定吸毒是犯罪。但是吸毒者毒癮犯作,對他人造成傷害,或者損失的,輕的必須承擔民事責任,重的當然會依據我國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要被判刑。)4.聽說吸毒是不犯法,只有販毒才犯法,是這樣的嗎?
(吸毒不構成犯罪,但犯法。他會受到行政處罰,有時會失去一定的人身自由,比如說強制戒毒。所以涉毒當中,只有吸毒不受到刑事追究。)5.朋友叫我替他轉交一件物品,誰知他在里面夾帶毒品。這樣的情況會不會被判刑呢? (涉毒犯罪都是故意犯罪,如果有證據證明你是故意幫人家加帶毒品從甲地運到乙地,這就構成了非法運輸毒品罪。如果你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當作了運輸的載體,如果有證據證明的話,那法律肯定不會追究你的刑事責任。這個問題是一個證據認定的問題)6:在家里種植罌粟花,不屬于違法行為,這種說法對嗎?用于觀賞的可以嗎?有無數量限制?
(種植罌粟花是絕對不可以的,哪怕一棵也是違法行為,如果達到一定的量,兩位數的話,就構成犯罪,制造毒品罪。所以用于觀賞也不行。)(轉承)根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以人均年消耗毒資10萬元計,溫州市年消耗毒資約30億元。毒品利潤驚人,毒販鋌而走險,毒品是國際貿易中僅次于軍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買賣。毒禍猛于虎,構建拒毒防線不僅依靠國家法律嚴厲制裁,此外我們每個人要積極筑構拒毒的防線。
圖片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青少年特別容易受毒品的侵害。
為什么? (小組討論后回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