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確保幼兒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和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
1. 戶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活動組織隨意,缺乏目標性。對戶外體育活動組織缺乏目的性計劃性,常常因其它活動組織拖拉而使戶外活動時間得不到保證;同時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扮演"觀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動的目標是什么,可以發(fā)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這種"放羊式"的戶外活動大大降低了活動質量。
。2)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戶外體育活動以整齊劃一的集體運動形式為主,對于晨間活動等其它的戶外體育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不夠關注和重視,組織活動時內容單一,想到的活動場地往往就是操場或大型玩具。因此活動時很多班級都擠在一起,幼兒的活動空間小,跑步、投擲、游戲等等都受到場地小的影響,必然達不到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幼兒的體能也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
。3)活動材料不夠豐富,缺乏多樣性。教師對戶外體育活動材料認識不夠,一方面活動材料不夠充分,一般只有以沙包,皮球為主,有時也為了取放方便只拿幾樣就去活動,不能滿足幼兒體育鍛煉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與幼兒對器具的選擇也出現(xiàn) "喜新厭舊"的現(xiàn)象:新的器具搶著玩,舊的器具無人問, 同時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體育器材成了"庫存物品"。
(4)活動指導策略簡單,缺乏有效性。許多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幼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在活動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導的度,或讓幼兒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過多干擾孩子活動,指導策略簡單,缺乏有效性,從而影響孩子戶外活動的積極性。
2 .優(yōu)化戶外活動的有效策略
(1) 同伴互助、逐層分解,讓目標"活"起來
戶外活動作為幼兒園重要內容之一,它的目標性規(guī)劃應科學系統(tǒng)將學期、月、周計劃逐層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我們以新《綱要》精神為指導,以體育目標和關鍵經(jīng)驗為藍本,逐層分解學期體育發(fā)展長線目標和各年段發(fā)展目標。
(2)同伴互助,突出重點
在開展幼兒戶外活動時,發(fā)揮同伴互助作用,組建了中心骨干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如何分解落實好戶外體育活動發(fā)展目標。先后制定了《戶外體育活動目標審議制度》、《戶外體育活動評價表》、《戶外晨間鍛煉(戶外游戲)評價標準》、《戶外運動性區(qū)域評價標準》等制度。并定期組織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觀摩,關注運動的關鍵目標是否達成,大家對此進行評價、討論,提出對策,再次實踐。當碰到集體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便邀請園外專家來提升、答疑,使我們的理論、實踐等在觀念上有更新的提升與發(fā)展。
。3)逐層分解,明確目標
科學分解學期、主題關鍵目標。積極借助幼兒園外部力量,邀請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來園蹲點調研,和我們一起討論、實踐,將總目標按走、跑、跳、投擲、鉆、爬、平衡、綜合等幾大方面進行了各年段的關鍵目標細化分解,為教師制定學期戶外活動目標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參考目標,能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要進行具體化和適當分解,保證了戶外活動總目標的落實。
合理搭配周、月目標。為了在主題活動開展中充分挖掘戶外活動,我們開展目標審議。目標預設:以主題為單位,在一個主題開始時,有骨干教師根據(jù)學期起關鍵目標,結合當前主題內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落實在集體體育中,而小目標則落實在早操、運動性區(qū)域、戶外游戲中。當一個主題結束時,全體教師分年段對預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作集體研討,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及反思材料,并將修改意見充實到目標中,使預設目標更趨成熟。通過目標審議,戶外活動的目標性及時效性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