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尋找彩蛋》的活動中,我制作了一個有隱藏圖案的PPT,在故事剛講起的時候,中間出現(xiàn)的每一個有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我都請孩子們自己猜一猜,這個蛋到底藏在哪里,請幼兒到臺前拿著鼠標找一找。孩子探秘的心理,促使他們在找到后,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讓孩子對活動變得主動,同時讓每一個孩子在活動的每一分鐘里都充滿了好奇與驚喜。
再如《雞媽媽來了》活動中,如果只給孩子們看一些圖片的話,他們對母雞的了解也不會很多。所以我尋找了一段關(guān)于母雞外出散步的視頻,讓孩子們帶著"母雞是怎么走路的"、"母雞甩動翅膀的時候是怎么樣的"、"母雞叫起來的時候是怎么樣的"等等問題觀看視頻,滿足了孩子們各種需求的同時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有位家長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寶寶回來的時候可高興了,"媽媽、媽媽,今天老師帶我們看雞媽媽了。"我覺得納悶,學校附近有雞嗎?"寶寶,在哪里看到雞媽媽了呀?""媽媽,老師把雞媽媽帶到電視上去了,真好玩,雞媽媽叫起來和小雞不一樣,它會'咯咯噠'……"寶寶學著母雞的叫聲叫了起來?磥斫裉鞂殞殞﹄u媽媽的了解可不少。
四、教學方法由單一變多樣傳統(tǒng)的教具是教師自己制作的一些動物圖片或是其他一些手工制作品,需要靠老師的行為或是語言講解才起作用。在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傳統(tǒng)教具由于制作材料的限制,不能長久保存或反復使用,且無法提供多位老師同時使用。而多媒體課件完全能解決這些問題,減少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費。另一方面,教具由死板變?yōu)殪`活。如在《菲菲歷險記》活動中,講述菲菲的歷險過程,運用動畫的效果,菲菲就像有生命一樣可以隨著畫面的移動而動。每個畫面出現(xiàn)的主要角色都有動畫的效果,"小鳥來了"就會"喳喳"地叫起來……孩子們就像在看一部動畫片一樣,深深地被畫面吸引。多媒體課件所具備的動態(tài)畫面展示功效,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具之不足,受到孩子們歡迎,從而達到傳統(tǒng)教具無法達到的效果。
五、家長工作由復雜質(zhì)疑變簡單支持(一)家長由質(zhì)疑變信任很多家長質(zhì)疑,幼兒園引入多媒體教學,這么小的孩子能參與其中嗎?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單方面可以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活動,我在小班"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組織開展了《小老鼠歷險記》活動,利用PPT 的方式,分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出示了各種小動物,把孩子的目光都吸引在一起,令在座的家長感嘆不已。有位家長這樣說道:"電腦運用在幼兒園教學中,效果真的很不錯,我也想回去試一試!"(二)家長的工作變得簡單又豐富在幼兒園里,為了促進與家長的合作,在開展每個主題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會讓家長為孩子準備一些東西。如《親親熱熱在一起》活動前,需要讓家長準備"媽媽的笑臉"、"全家福"照片等等。但現(xiàn)在有很多家庭都不會把照片沖洗出來,而是存放在電腦上。因此,我把郵箱提供給家長,請家長把照片和說明通過郵件形式發(fā)到我的郵箱里。而后借助電視屏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欣賞到。這樣省去了家長的一些工作,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有一位家長這樣感嘆道:"以前孩子上幼兒園,每個星期為孩子準備的東西還不少。我們工作那么忙,準備起來還真是很困難,F(xiàn)在好了,要準備什么東西,我們有時都可以在網(wǎng)上完成,有什么問題可以在網(wǎng)上和老師溝通。真是太方便了!"我們還在家長會上,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給家長觀看孩子平時在園的一些情況,比如用餐、午睡、主題活動等,讓家長更直觀真實地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
21 世紀是科技的時代,多媒體技術(shù)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使用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傳統(tǒng)教學有它自己的優(yōu)勢,但應用好多媒體技術(shù)輔助我們的教學,可以有效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使傳統(tǒng)教學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科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陳幗眉.學前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楊歡聳.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開發(fā)[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