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鶴琴先生指出,農(nóng)村幼兒園應挖掘、利用農(nóng)村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教育,形成農(nóng)村特色,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發(fā)展。《綱要》也指出:"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開展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讓幼兒在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的得到發(fā)展,而如何在活動區(qū),挖掘自身優(yōu)勢,構建獨具地方特色的活動課程體系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需要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一、"竹"的巧妙開發(fā)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陳鶴琴老先生也強調(diào)"活的教育、活的題材,要到田間去,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的教材,是知識的主要源泉"。
我園是所農(nóng)村幼兒園,地處偏僻,隨處可見竹子、竹林。同時,能見老人在門口編竹涼席、竹墊、竹籃、竹筐等,我園部分小朋友的家里便是做這個行業(yè)的。我鎮(zhèn)竹子資源相對豐富,我們抓住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制作了一系列的竹子教玩具:竹桿、竹高翹、竹馬、竹圈、竹梯、竹推車、竹籃、竹筷、竹瓢、竹鍋鏟……開展以"竹"為系列的活動。我們根據(jù)材料的特性和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同種材料在各種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玩法,促進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游戲環(huán)境中獲得富有個性化的教育。
1、安全性
在利用"竹"開展游戲之前,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安全問題。在幼兒園,安全工作是一項最為重要的工作。保護幼兒的身體乃至生命是幼兒開展活動的前提,只有保證了竹制品本身的安全,才能發(fā)揮其教育作用。
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竹"本身堅硬的特性也隱藏著危險,所以首先在投放之前,我們將這些材料進行裁剪、去角、磨光,保證無尖角、無棱角、無竹刺,確保材料自身的安全性;然后我們對幼兒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幼兒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最后,我們還與幼兒一起制定了合理的區(qū)角活動的活動規(guī)則,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在各區(qū)角的醒目位置進行張貼,多種角度切實保證各種活動的正常開展。
當然,對于大的竹制玩具,我們選擇安全的地點,設計安全的游戲。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活動的安全開展,避免引起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如:讓幼兒開展民間游戲"爬竹架"、"攀竹梯"時要注意幼兒爬竹架和攀竹梯的高度,以免摔傷;開展"挑幡"、"舞龍"、"踩竹蹺"、"騎竹馬"、"滾竹圈"等游戲時要選擇寬敞的地點,以免幼兒發(fā)生碰撞;開展"挑竹簽"、"編竹筐"、"竹筒搗米"、"玩竹陀螺"等游戲時要考慮到原材料的衛(wèi)生、安全,以免戳傷。
2、全面性
"竹"可以制作成竹筒、竹根、竹條、竹絲、竹篾、竹枝等不同的類型,而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特點,我們根據(jù)竹制品的不同特點從活動的不同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了全方面的開發(fā)。
在音樂區(qū)投放竹編鐘、竹腰鼓、竹制節(jié)奏樂器、竹匾、豆等等,支持幼兒開展音樂表演活動;在農(nóng)家樂區(qū)投放竹餐具、竹鄉(xiāng)各種蔬菜、竹家具、竹車等等,供幼兒開展特色服務;將細竹節(jié)、竹篾、竹絲等染好色投放到生活區(qū);將竹根、竹、竹屑、竹殼材料等投放到美工區(qū)進行裝飾、上色、造型、拼搭等活動;將竹片、麻將席片等投放到益智區(qū);將竹筒、廢竹板及錘、釘、鋸等投放到木工區(qū)……支持引發(fā)孩子開展各種活動。
3、適宜性
幼兒階段有著明顯的年齡差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生理和動作特點都不同。我們?yōu)榱藵M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發(fā)展的需要,還精心選擇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發(fā)展的游戲。如:小班幼兒易掌握單一的動作,喜歡玩同一類的游戲,以獨立運動為主,我們就開展"騎竹馬"、"竹筒搗米"、"滾竹圈"、"玩竹陀螺"等游戲;中班幼兒能掌握簡單的不同的動作,喜歡集體游戲,對合作性運動有興趣,我們開展"爬竹架"、"攀竹梯"、"過竹橋"、"玩竹篩"、"玩竹筒水槍"等游戲;大班幼兒能掌握技巧動作,會動腦筋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喜歡玩創(chuàng)作性、變化性大,競賽性強且運動量大的游戲,我們開展 "舞龍"、"竹制水渠和水車"、"踩竹蹺"、"編竹筐"、"跳竹竿"、"竹篩刺繡"等游戲。因此,教師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以及發(fā)展水平,選擇適宜的游戲,促使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高。